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四面埋伏,英特爾芯片能否重回巔峰?

時間:2017-07-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時過境遷,昔日的半導體巨頭如今也在經歷業務增長放緩的困擾。雖然,目前英特爾在PC和服務器芯片兩大細分市場依然占據著超過90%的市場份額,但是留給英特爾的增長空間已然不多了。另一方面,英特爾在這兩個市場還面臨著來自競爭對手AMD的壓力。

時過境遷,昔日的半導體巨頭如今也在經歷業務增長放緩的困擾。雖然,目前英特爾在PC和服務器芯片兩大細分市場依然占據著超過90%的市場份額,但是留給英特爾的增長空間已然不多了。另一方面,英特爾在這兩個市場還面臨著來自競爭對手AMD的壓力。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市場地位受到挑戰

然而,市場趨勢的變化也在不斷威脅著英特爾的市場領導地位。

數據中心市場為英特爾貢獻了大約29%的營收。但是,大量的服務器芯片正在轉向GPU和ASIC,這樣的市場需求對于英特爾來說是一種難以忽視的威脅。

在PC市場,有消息顯示蘋果正在開發用于PC的處理器。英特爾曾經的盟友——微軟,也在試圖與高通合作,推出基于ARM架構的C處理器。這些都會影響占英特爾55%營收的PC芯片業務。

為了應對這些威脅,英特爾也在不斷擴展業務:物聯網,存儲,AI都是新的業務市場。但是對于英特爾那每年高達600億美元的營收來說,想要改變業務構成也絕非易事。

同時,短期內,自身的業務轉變也會影響英特爾自1993以來樹立的半導體市場領導地位。

三星會取代英特爾嗎

2017年5月,分析機構ICInsights預測,如果內存價格持續上漲,三星將會在第二季度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而三星作為內存市場的領導者,超越英特爾也不是毫無緣由。野村證券的分析師CWChung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內存市場的增長速度要比處理器的增長速度要快。”該分析師表示,在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的半導體業務的營收大約為151億美元,而英特爾則為144億美元。而2017年全年三星半導體的營收將達到636億美元,英特爾達到605億美元。

除此之外,三星不僅在營收方面超越,在利潤上也將會超越英特爾。2017年第一季度,三星的利潤為56億美元,而英特爾僅為39億美元。CWChung預計未來三星利潤將會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英特爾則很難有亮眼的表現。

但是以上的預計是基于這樣一種假設:DRAM和NAND的價格在2017年將會繼續上漲。這兩類產品在2017年第一季度分別上漲了25%和15%,這也是推動三星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當內存價格下降,三星能否保持現在的營收和利潤就很難預計了。

英特爾正在忽視這些短期的不利因素,將目光聚焦于長期發展目標,接下來我們就看看英特爾正在關注的增長機會。

英特爾押注2500億美元市場

英特爾未來市場展望

雖然英特爾在PC和服務器市場的增長速度正在放緩,但是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BrianKrzanich,在美國銀行美林全球技術會議上曾經發表了一個不一樣的觀點。

他表示,盡管英特爾在上述兩個市場依然是市場領導者,但是依然有一些公司占據了大約不到20%的市場份額。英特爾正在投資大量的可尋址市場業務部門,以擴大在該市場的成果。他將這些新的市場稱之為英特爾的“大賭注”。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3DXPoint

為了與美光公司進行合作,英特爾已經開發了全新的3DNAND技術和3DXPoint存儲技術。但是英特爾并沒有計劃進入傳統的內存市場,而是打算進入一些專門的存儲市場。超過80%的英特爾的3DNAND主要服務于數據中心。這些高性能的3DNAND產品,能夠進一步提高CPU的性能。

此外,英特爾還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基于3DXPoint的OptaneSSD技術。這一技術將會為傳統的服務器處理器帶來更好的內存性能,為芯片提高大約20~30%的性能。英特爾旨在將這一技術應用在PC和服務器處理器,英特爾也可以將這一技術出售給第三方的固態硬盤廠商。在英特爾看來,到2021年,這一技術將會在PC、數據中心和存儲空間市場上開拓一個全新的價值高達1000億美元的市場。

自動駕駛汽車

在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英特爾正在尋求一種從汽車到數據中心的端到端解決方案。英特爾正在與幾家汽車制造商和高清繪圖公司進行合作,它還收購了Mobileye以加快建設一領域的進程。

在英特爾看來,到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可以為英特爾提供大約700億美元的車載市場和大約300億美元的數據中心和網絡存儲市場。

5G

然而,需要明白的是,數據中心和網絡存儲的生命線是高速的網絡連接。

網絡連接技術正在向5G網絡進行過渡,而英特爾和高通正走在整個世界的前列。5G網絡的過渡不再僅僅是調制解調器的在進化,已經升華為一種軟件定義的網絡。在這一網絡當中大量的數據會進入到數據中心。

英特爾如何應對這些市場

為了更好的利用這一價值2500億美元的市場機會,英特爾正在利用其領先的市場地位和技術優勢,在人工智能和某些領域進行并購。此外該公司還大量的招聘人才,利用這些新興的市場為公司灌輸更多的新鮮血液。

在接下來的文章當中,我們將關注英特爾在以上各個業務板塊以及細分市場中所采用的策略。

英特爾的,客戶端計算事業部怎么了

英特爾的客戶端計算事業部

目前英特爾的客戶端計算業務正在經歷一個緩慢的增長階段,這對其半導體行業的領先地位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但是我們相信這一階段不會太長,因為英特爾正在從個人計算市場,過渡到快速增長的內存、5G和自動駕駛市場。

英特爾的客戶端計算事業部,主要提供PC處理器和移動調制解調器。在美國銀行美林全球技術會議上首席執行官BrianKrzanich表示,目前全球PC出貨量已經從高峰時期的3億5000萬臺下降到了2億5000萬臺。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盡管客戶端計算業務近年來不斷下滑,但是英特爾一直在推動客戶端計算業務的發展,通過細分市場的細化進一步提高公司客戶的ASP和CCG部門的收入。

CCG部門營收

在2017年第一季度,英特爾客戶端計算業務部門雖然銷量同比下降了4%,但是因為每一個客戶的ASP同比增長了7%,所以最終部門的收入同比增長了6%(去年同期為80億美元)。

具體而言,筆記本業務要強于臺式機業務。筆記本業務的銷量和ASP同比分別增長了1%和7%,而臺式機業務的銷量和ASP則同比下降了7%和2%。

此外,英特爾還減少了CCG部門的研發和銷售費用,以優化結構。

更低的費用和更高的收入助推CCG部門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60%,達到30億美元。

同時英特爾還在調節整個公司的營收結構。將PC部門的比重從2012年的65%降到了2016年的55%。即便如此,CCG部門還貢獻了超過80%的利潤。

所以說,到目前為止,該部門的任何變動,都可能會對英特爾的營收產生很大的影響。

英特爾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全球PC的出貨量還將繼續下降。同時它也意識到,客戶ASP將會在2017年的競爭加劇下,繼續下降。

英特爾PC芯片創新放緩

對于英特爾來說,PC部門可以說是英特爾核心構架的基礎。

但是在過去的幾年,由于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了其他方面,英特爾PC芯片的創新和節點的改進,都在持續的放緩。

我們不難發現,在過去四年內,英特爾在同一個技術節點上,持續發布了四個不同構架。這種擠牙膏式的推陳出新,導致其競爭對手AMD和高通,紛紛進軍PC市場,與英特爾一較高低,并逐漸拉近了技術差距。

接下來我們看看英特爾如何應對競爭對手的策略。

 

英特爾如何應對來自AMD的競爭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來自AMD的競爭日益加劇

隨著英特爾在PC芯片上產品創新的放緩,AMD也開始重新進軍PC芯片,并進入高端PC市場,其推出的Ryzen處理器能夠以較低的價格與英特爾競爭。

這種日益激烈的競爭可能迫使英臺降低其客戶ASP。然而這一舉動就有可能大大的傷害CCG部門的營收。從上文我們也知道,CCG部門對于英特爾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CCG部門的營收將會影響英特爾的收入和利潤,那么應當如何應對來自AMD的競爭呢?

英特爾對于AMDRyzen芯片的反映

一些第三方的評論表明,AMD的Ryzen芯片系列在單線程方面能夠與英特爾的Broadwell系列一較高下,多線程處理能力也不遑多讓。

為了應對來自AMD的競爭,英特爾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產品,在保證基礎架構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了CPU的核心數,也提高CPU的性能。

但是AMD也并沒有止步,AMD也推出了16核心、32線程的處理器,相對應的英特爾都提出了18核心的36線程的i9處理器。

英特爾不僅推出了新的產品線,這些產品也擁有更高的核心價值。在競爭當中這些產品擁有相當高的議價能力。英特爾希望通過這些舉措能減少來自AMD新處理器對于CCG部門的影響,以及對于客戶ASP的影響。

來自AMD的競爭是否影響英特爾CCG部門的利潤

但是一些分析師并不認為英特爾增加核心架構的策略能夠提升公司的利潤。因為從技術上來說,核心增加可能會增加芯片的尺寸,從而增加生產成本。雖然從14納米的工藝節點上,獲得的收益能夠抵消一部分芯片尺寸增加所帶來的生產成本,但是也只是從一定程度上而不能完全抵消。

另一方面,利潤將會隨著芯片價格的下降而下降。如果這些高核心的PC芯片能夠賣出比較高的價格,那么CCG部門的利潤就可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英特爾迫于AMD的競爭,而將這些芯片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的話,那么CCG部門的利潤就會受到影響。

英特爾PC芯片處理器的市場占有率

到目前為止,AMD已經發布了多款產品。雖然臺式機業務在個人電腦市場中的比重逐漸下滑,筆記本業務有了少量的增長,但是AMD依然希望能夠通過不斷增加市場份額,在不斷下降的桌面處理器的空間中獲得營收。

不同的是,英特爾的客戶ASP主要來自于筆記本。

近年來,英特爾一直在不斷的減少對于桌面處理器的投入,而專注于筆記本電腦市場。根據其最新的產品路線圖,不難發現,英特爾計劃推出十納米的處理器,而這些處理器,大多數是用于筆記本電腦和超低功耗的筆記本電腦。

這樣的舉動表明英特爾可能不愿意在桌面處理器市場參與過多的競爭。但是這依舊不能避免與AMDRyzen移動處理器和Cannonlake的競爭。在筆記本電腦市場,英特爾還面臨來自于高通的競爭,接下來我們將會探討高通的問題。

英特爾計劃如何應對高通微軟的威脅

英特爾挑戰高通微軟的交易

來自AMD的最新芯片處理器,迫使英特爾在PC芯片上可能采取降價措施,同時英特爾也面臨著來自高通的競爭。

英特爾以前的盟友微軟現在也在逐漸的改變策略,其操作系統一直以來,都是使用英特爾的x86和Atom處理器。但是在2016年初,英特爾停止了Atom移動處理器的開發之后,微軟在2016年12月份轉而與高通進行合作,計劃將Windows10引入ARM處理器架構。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作為合作的一部分,微軟宣布所有的Windows10應用程序,都可以通過模擬器的方式運行在高通的驍龍處理器上。

然而,在2017年6月份,英特爾宣布,任何一家公司通過軟件模擬器的形式,在沒有經過英特爾許可的情況下運行x86應用程序都是違法的。

對英特爾的影響

英特爾不可能將其x86架構的應用程序授權給任何ARM架構的芯片供應商。因為這樣等于是自掘墳墓。可以說ARM架構,在低功耗處理器市場上將x86架構打的體無完膚。所以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家公司可以應用x86架構的設計,就是英特爾和AMD。

如果允許高通的ARM架構處理器運行x86架構的應用程序,那么在未來除了高通之外,英偉達、三星、蘋果、聯發科這樣的企業,都可能進入PC市場。這么多企業的競爭對于英特爾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上所述,英特爾的CCG部門占了公司業務的55%,為公司提供了超過80%利潤,如果眾多的企業都參與到這一競爭中來,將會促使CCG部門的收入下降,影響英特爾整體的盈利。

對高通和微軟的影響

高通近年來可以說是流年不利,今年高通已經面臨來自蘋果的訴訟和監管監管機構的多次調查。在這個時候高通可能不會愿意再與另一個芯片巨頭打官司。

而另一方面,微軟可能會取消與高通的合作關系,因為不能夠推出運行x86應用程序的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話,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微軟再2013年的時候就已經為進入移動市場創下了大約9億美元的虧損。而當時其基于ARM的Windows并沒有取得成功。

為了贏得微軟的合作,2017年5月份,英特爾表示將會開發e-SIM以幫助Windows進入移動端,同時,消除移動設備對于模擬器運行32位應用程序的需求。同時,這還能保證,其性能優于ARM架構的軟件仿真器。

同時英特爾還在不斷的尋求新的市場,以替代個人電腦業務,接下來我們將看看物聯網市場是否有足夠的增長機會來取代英特爾的個人電腦業務。

物聯網會取代英格爾的個人電腦業務嗎

英特爾的物聯網集團

英特爾正在不斷尋找出路,以減少對于個人電腦市場的依賴,這就迫使它需要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來取代個人電腦市場,而物聯網市場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因為物聯網市場需要像PC市場一樣多的甚至更多的終端設備。

英特爾的物聯網集團(IoTG),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工業、零售和安防對于計算需求。在過去的兩年內,該集團也迎來了兩位數以上的收入增長。

在2017年第一季度,物聯網集團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1%(去年同期為7億2000萬美元)。但是,該集團的收入依然占比不到公司總收入的5%。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以這樣的速度來看,物聯網顯然是無法取代PC市場的。因此英特爾正在不斷的調整物聯網戰略,試圖將重點放在能夠產生更高回報的市場上。

從2016年底開始,英特爾開始投資自動駕駛汽車。這大大增加了其運營費用,減少了物聯網集團的營業利潤。

英特爾促進物聯網增長的策略是什么

為了提高物聯網的發展,2016年11月,英特爾聘請了ARM公司的執行副總裁TomLantzsch負責物聯網集團的業務。

2017年6月,英特爾停產了其旗下的三款物聯網芯片。這些產品分別用于智能樓宇、零售、工業能源部門以及其他的低成本的物聯網設備。

這些市場對于英特爾來說,最多只能貢獻大約4億美元的收入,這么低的收入,對于英特爾每年600億美元的年收入來說,并不起眼。所以在這時候,物聯網集團將重點轉移到更高利潤的產品和細分市場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并沒有死

目前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還應用在亞馬遜的智能音響設備。

雖然Atom處理器在早些時候主要是英特爾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開發的。但是迫于ARM處理器的激烈競爭,英特爾放棄了這一市場。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英特爾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設備中找到了這一芯片的新用途,這一市場需要x86處理器的優異的計算能力。

此外,英特爾還發現了另一個廣闊的物聯網市場:自動駕駛汽車。為此,英特爾收購了以色列的公司Mobileye,來助推這一市場的成長,接下來我們探討這次收購的細節。

英特爾GO平臺如何推動英特爾的物聯網業務

自動駕駛的機遇

英特爾正在推動其物聯網業務專注于高利潤的產品。在英特爾看來,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就為其提供一個價值超過一千億美元的機會。

在德意志銀行汽車技術大會上,英特爾汽車車自動駕駛小組的總經理DouglasDavis,解釋了英特爾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作用。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在英特爾看來,從現在到2030年,汽車對于計算的需求的增長可能會超過十倍。那時候自動駕駛汽車就必須要處理大量的數據,而數據的總量可能會增長超過一千倍。無論是顯示還是監測汽車內部的環境和外部的環境,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大量的數據就需要非常大的存儲空間。。這一需求將會在2030年的時候,推動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創造一個超過300億美元的市場。除了硬件以外,在數據服務和軟件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中,都會為英特爾提供一個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市場。

英特爾GO平臺

為了利用這一機會,英特爾創建了GO平臺。該平臺集成了英特爾在計算,5G網絡和數據中心三方面的種種技術,致力于開發從設備到網絡到數據中心的自動駕駛汽車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這樣全面的解決方案將會更大程度的,優化、降低汽車制造商的成本和開發時間。

但是英特爾也意識到,其完整的解決方案中缺乏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覺系統,所以英特爾收購了以色列公司Mobileye,該公司擁有令先進的計算機視覺輔助駕駛系統和智能駕駛系統。

為什么英特爾會收購Mobileye

在美國美林銀行全球技術會議上,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BrianKrzanich解釋道,自動駕駛汽車有兩個計算引擎,第一個是傳感器融合系統,它用來采集來自激光雷達,攝像機和雷達的數據,一以構建汽車外部世界的圖像。第二個是驅動引擎,他有一個計算處理器,能夠規劃路徑并指導汽車的行駛。

英特爾處理器,擁有巨大的計算能力,與Mobileye的傳感器融合系統綜合的話能夠獲得極大的市場份額。

這樣的合作將會幫助英特爾為自動駕駛汽車市場提供一個更加完整的平臺。

高通也意識到了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巨大機遇,為此,高通宣布收購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半導體公司恩智浦。

收購Mobileye對英特爾的收益有何影響

收購Mobileye

英特爾(INTC)以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MBLY),以促進其在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發展。

對于一家年收入3.5億美元的公司而言,153億美元的價格似乎很高。然而,一些分析師對收購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這一價格是合理的。

150億美元收購Mobileye合理嗎?

諸如英特爾這樣成熟的、資金充足的公司正試圖通過收購成長型市場,以提高其放緩的增長速度,這樣便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資金。Mobileye是視覺系統的領導者,這使得英特爾會在這個未來5到10年里呈指數增長的市場中保持強勢地位。如果我們思考Mobileye的增長前景,它的價格似乎是合理的。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據PacificCrestSecurities分析師BradErickson稱,2016年Mobileye的收入同比增長49%,達到3.58億美元,這是由其售后業務113.0%的增長,以及OEM業務34.0%的增長所驅動的。

Mobileye的OEM業務是其最大的收入來源,而其售后業務是其增速最快的部門。該公司的OEM銷售增加了芯片的使用數量,為售后市場創造了增長機會。售后市場包括經常性銷售,這里銷售的產品比在OEM企業銷售的產品利潤率更高。隨著售后市場份額的增加,公司的利潤率應該會有所提高。

Mobileye對英特爾長期收益的影響

雖然Mobileye的3.6億美元的收入對英特爾來說似乎是九牛一毛,但它的增長前景遠比英特爾好。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銷售15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這種期望為Mobileye提供了強勁的增長機會,它是自主車輛視覺系統的領導者。這還不包括售后市場。

盡管Mobileye的銷售增長不會在2020年之前出現,但英特爾現在必須采取行動,以發展正確的技術和生態系統來利用這種增長。NVIDIA(NVDA)已經處于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最前沿。

英特爾收購Mobileye巧妙地使用了現金

一些分析師認為,英特爾收購Mobileye是其海外現金的最佳利用。由于將其匯回美國要承擔高稅率,因而英特爾無法用這筆錢來為回報股東。這筆錢唯一能做的就是投資債券,收益率為1.7%。

分析師預計,Mobileye將在2018年創造7.5億美元的收益和3.75億美元的凈利潤。按照153億美元的收購價格計算,此次收購將在2018年實現2.5%的回報率,而且每年的回報應該會增長。根據這種計算方式,英特爾收購Mobileye似乎是一項明智的投資。

接下來,我們看看英特爾的數據中心業務。

 

英特爾的數據中心業務如何運作?

數據中心的收入

英特爾(INTC)收購Mobileye(MBLY)的舉動可能會在長期內創造相鄰的數據中心機會。與此同時,英特爾的數據中心增長已經從兩位數逐步減少到個位數。

2017年1季度,英特爾的DCG(數據中心集團)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達到42億美元,即便2016年1季度因多了一周而收入更多。英特爾的云計算和通信服務提供部門的強勁兩位數增長,被其企業分部的下降3%略微抵消。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DCG的收入在2017年第一季度環比下降了9.4%,因為第一季度會出現季節性疲軟。它的收入每季度都在逐漸增長。

DCG的收入預計將在2017年第一季度增長1.6%,達到43億美元。當英特爾推出Skylake服務器處理器時,預計它的增長將會在下半年回升,這將提高該部門的ASP(平均售價)。英特爾預計,DCG的2017年營收將增長至較大的個位數水平。

Skylake的浮點運算速度要比它的前一代處理器快兩倍。它還能更好地處理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工作。AMD推出的EPYC服務器處理器將與Skylake進行競爭。

數據中心的營業利潤

然而DCG部門的增長放緩,其營業利潤率由2016年第一季度的44%下降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35%。這9%的下降中有7個百分點來自向14nm節點遷移和向鄰接產品過渡。預計這一開發成本將在下半年下降。

DCG部分的運營利潤率預計將在2017年第二季度中接近35%,并將在下半年略有下降。從長期來看,英特爾預計將在40%-45%的范圍內提高其DCG利潤率。

不過,英特爾已將其2017年的DCG收入增長預期從兩位數下調至個位數。接下來,我們將了解英特爾為什么修訂其DCG部門的增長預測。

英特爾在數據中心領域促進增長的策略是什么?

為什么英特爾降低了數據中心的增長預測

數據中心曾是英特爾(INTC)的主要增長驅動力。不過,英特爾已將其DCG(數據中心集團)的增長預測下調至2017年的個位數字。

在美國銀行美林全球技術會議上,英特爾首席執行官BrianKrzanich解釋了英特爾的DCG增長預測背后的假設。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Krzanich說,英特爾預計其DCG收入每年將增長12%-15%,因為谷歌(GOOG)、阿里巴巴(BABA)和微軟(MSFT)等大型云服務提供商都在建立他們的數據中心。然而,這些公司先于預期就完成了建造,這減少了英特爾的服務器CPU的銷量。

英特爾知道云計算將會結束,所以它開始投資于周邊的領域,例如Omni-PathFabric,硅光子學和3DXPoint。英特爾預計,這些周邊產品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并部分抵消CPU空間的緩慢增長,將DCG的整體銷量增長推向較大的個位數字。

英特爾將數據中心產品擴展到CPU之外

英特爾是服務器CPU市場的領導者,市場份額超過99%。然而,隨著服務器CPU市場的整體放緩,英特爾已經將數據中心范圍擴展到網絡和其他產品,并提供完整的機架解決方案。這一舉措為該公司創造了巨大的增長潛力。

該公司的網絡收入已經從每年幾億美元增長到約20億美元,隨著5G的發展,這一收入預計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部署5G將要求電信公司建立軟件定義的網絡。英特爾目前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還不到20%,尚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英特爾將如何應對數據中心的競爭?

AMD(AMD)和高通(QCOM)正在尋求利用其新服務器CPU挑戰英特爾在數據中心領域的位置。Krzanich解釋說,英特爾不會將這些芯片視為強大的競爭對手,因為它將數據中心的策略從提供服務器CPU改為提供完整的機架解決方案。

任何競爭對手只能使用機架的單一組件(如fabric或CPU)進入數據中心市場。英特爾正在整個機架上優化其數據中心產品組合,并以較低的成本提供高于競爭對手的元件25%-30%的性能。競爭對手不得不與英特爾在機架層面,而非元件層面競爭。

英特爾也在努力挖掘人工智能革命的下一波浪潮。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英特爾的人工智能戰略。

英特爾如何創造人工智能的機會

人工智能的機會

英特爾(INTC)正在將其數據中心的服務擴展到服務器CPU解決方案,以完成機架解決方案。隨著今天數據中心需求的不斷變化,英特爾正在改變其產品供應。

隨著我們走向以數據為中心的世界,實時分析的需求正在增長,這推動了對于人工智能(AI)的需求。現在,人工智能是一個新興市場,僅占數據中心工作量的不到10%。然而,這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領域,英偉達(NVDA)正處于這一增長的前列。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將GPU(圖形處理單元)用于其工作負載,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收入同比增長了145%。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

英特爾正在尋求進軍人工智能市場,但它面臨著來自英偉達的GPU和谷歌(GOOG)的TPU(張量處理單元)的強勁競爭,后者是專為人工智能工作負載而設計的通用芯片。

為了加速其人工智能產品的開發,英特爾于2017年3月成立了人工智能產品集團。該集團將所有的人工智能產品和工程技術都整合在了一起。

英特爾的AI產品

英特爾提供了全系列的人工智能產品,包括邊緣計算、網絡計算、數據中心計算。其Mobileye(MBLY)自動駕駛汽車解決方案的計算性能為每瓦1TFLOPS(兆次浮點運算每秒)。事實上,英特爾正在尋求一種性能超過每瓦1TFLOPS的解決方案。

在更低的毫瓦級別,英特爾為機器人和無人機提供了MovidiusAI解決方案。在高功率級別,英特爾為神經網絡提供了Nirvana的ASIC(專用集成電路),它的性能強于GPU。英特爾還提供與Altera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集成的XeonPhi處理器,以處理數據中心的AI工作負載。

所有上述AI技術都是英特爾收購的,而非英特爾開發的。

英特爾的加速器

英特爾還將FPGA作為單獨的產品提供,以便用戶將其連接到現有的服務器CPU。英特爾未提供的加速器是GPU,GPU是最廣泛使用的加速器。英特爾的基本集成GPU與NVIDIA的離散GPU并不相符。最近,在英特爾網站上有一份關于圖形和媒體架構的工作清單,表明英特爾正在尋求為AI應用開發GPU技術。

即使英特爾成功地開發了一個強大的圖形架構,公司仍可能在軟件領域面臨挑戰。大多數GPU程序都是為NVIDIA的CUDA平臺編寫的,這一平臺多年來一直在發展。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英特爾的FPGA業務。

英特爾的可編程解決方案集團正在做什么?

英特爾的可編程解決方案集團

英特爾(INTC)提供全系列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和多種加速器。

英特爾在加速計算方面的征程始于2015年收購Altera。這一收購導致了英特爾的PSG(可編程解決方案組)部門的誕生,該部門向英特爾和第三方提供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PSG與Altera的老對手Xilinx(XLNX)競爭,該公司是FPGA市場的領導者。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PSG的收益

2017年1季度,PSG部門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達到4.25億美元。然而,在調整了與收購相關的會計費用后,該部門的營收下降了7%,因為數據中心和通信市場的疲軟抵消了工業、汽車和消費市場的增長。

2017年1季度是數據中心和網絡空間季節性疲軟的季度,2017年1季度較正常水平有所下降,因為大型云計算和網絡供應商在2016年下半年購買了比平常更多的數據。即使是Xilinx也看到了第一季度數據中心和通信空間的疲軟。然而,由于占到公司總收入59%的工業、汽車和消費市場的強勁增長,這一弱點被抵消了。2017年1季度Xilinx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

英特爾預計2季度及以后的PSG業務收入將恢復,并將在2017年上升6%,達到18億美元。

英特爾在PSG領域的努力

英特爾已經開始與中國的阿里巴巴(BABA)的云平臺進行試點FPGA加速服務。此外,該公司正在尋求在2018年基于其Nervana技術開發另一種AI加速器。

英特爾的安全業務

雖然英特爾正在擴大其AI產品組合,但它減少了對非核心技術的投資。在2017年4月,該公司以3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49%的股份,從而將其安全業務剝離成為一個獨立的實體。這筆交易使得公司稅前收入上漲了3.75億美元。

接下來,我們看看英特爾的存儲器業務。

2017年,什么會驅動英特爾的存儲器業務?

英特爾的存儲器業務的收益

英特爾(INTC)正在將其數據中心產品從服務器處理器擴展到加速器、網絡產品和存儲器中。英特爾于2015年進入存儲器市場,與鎂光(MU)合作開發非易失性存儲器產品。

英特爾將其中國(MCHI)工廠改造為生產3DNAND和基于3DXPoint的存儲器產品。由于英特爾在中國工廠的投資在初始階段并沒有帶來多少收入,其存儲器業務在2016年報告的收入和虧損都很低。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英特爾在2017年1季度的數據中心市場上開始銷售其3DNANDSSD(固態硬盤)和OptaneSSD,這使得英特爾的存儲器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55%,達到8.66億美元。該部門的運營虧損從2016年1季度的9,500萬美元上升到2017年1季度的1.29億美元,原因是英特爾在擴大3DNAND產品生產和開發3DXPoint產品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存儲器業務的前景

英特爾預計,由于需求旺盛,其存儲器業務收入將在2017年2季度和下半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鎂光在2017年5月份的NAND收入同比增長36%,表明NAND市場需求旺盛。

英特爾的存儲器業務盡管營收強勁,但由于投資高,所以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盈虧平衡。英特爾預計,其3DNAND將在2017年底前實現盈虧平衡,并在2018年初開始盈利。英特爾預計其3DXPoint將會在2018年下半年實現盈虧平衡,并開始盈利。

接下來,我們將詳細介紹英特爾的存儲器產品,并了解它們給公司帶來的機遇。

英特爾的3DNAND和3DXPoint的目標市場是什么?

3DNAND

英特爾(INTC)重新啟動了存儲器市場,但它并沒有像商業存儲器供應商那樣做。相反,英特爾正在提供存儲器產品來增強其整體數據中心產品。

英特爾并未受到NAND價格的影響,因為超過80%的3DNAND產品的都是為高利潤的數據中心市場而設計的,這需要更高的性能。

強敵環飼 英特爾“芯”巔峰何處尋?

英特爾沒有在數據中心領域提供所有3DNAND產品的原因是,新的存儲器架構需要6到12個月的時間才能占據這一領域。英特爾通過在PC市場上銷售新的存儲器架構爭取到了這一盈利時間。

2017年2季度,英特爾推出了其用于PC的512GB的3DNANDSSD(固態硬盤)545s,售價為180美元。根據PCWorld的數據,545s的容量和成本優勢超過了三星(SSNLF)的500GB的850EVO,后者的售價為220美元。英特爾最終可能推出256GB,1TB和2TB版本的545s。

3DXPoint

3DXPoint是一種混合存儲器技術,其中包含最好的閃存和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英特爾希望將3DXPoint與其服務器處理器直接連接起來,從而顯著提升后者的性能。然而,第三方對于基于3DXPoint的OptaneSSD的評論卻描繪了該產品的負面形象。

在報告中,Wikibon的首席技術官DavidFloyer比較了英特爾的32GB的Optane系列PCIe(外圍組件快速互連)M.22280存儲器模組和東芝(TOSBF)的基于3DNAND的XG5M.2驅動器。

Floyer發現Optane的速度是XG5的四倍,但他聲稱,用戶可以通過在X5上放置一個DRAM緩存,以更節省成本的方式實現這一性能。他還發現Optane具有比XG5更好的耐用性,但用戶可以通過過度配置3DNAND,以更節省成本的方式獲得類似的耐用性。

英特爾是否可以增強Optane的性能,并為3DXPoint技術創造新的市場還有待觀察。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