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如期舉行,此次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應該努力提高自身全球化能力。并且,未來區塊鏈技術與分布式光伏能源的互相融合,或將打破能源集中式生產和輸配售的現有格局,更有望顛覆能源企業傳統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光伏發電產業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朝陽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對改善能源結構、破解資源環境壓力、加快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能源消費上不斷推進光伏替代戰略、推動光伏替代項目。新能源汽車、全電食堂、小鍋爐整治、農業電排灌……光伏發電是新能源的一個新突破。近日,海鹽首座光伏電站成功并網,海鹽首座光伏電站預計每年可向電網輸送907.48萬千瓦時的綠色電能,每年可為國家節約標準煤3359.61噸,相應每年可減少多種有害氣體和廢氣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87.96噸,減少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計)排放量為143.99噸,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9570.09噸,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其實,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的鎖定并捕捉到它。今年上半年光伏企業受益于“630搶裝潮”,取得了不錯的半年業績。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已經披露的半年報業績預告的18家光伏上市公司中,預增、略增、續盈、扭虧等預喜公司達13家,占比達72%。
據前瞻數據庫數據顯示,2017年1-5月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達到11GW,月均裝機超過2GW。隨著630搶裝潮發力,預計6月份當月新增裝機有望達到10-12GW,上半年新增裝機預期將超去年同期的22GW。這對于我國新能源有了一大突破,并且對國家新經濟帶來了一個很好的輔助項目,國家大力發展光伏項目,以減少環境和能源的不必要浪費。
早在去年的12月26日,我國針對光伏項目就已經正式下發調整光伏、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稱2017年1月1日之后新建的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將下調,并明確了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備案、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網的光伏電站繼續享受調整前的電價。
未來對于光伏產業的發展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指出:一是要增強對能源轉型的約束力。不僅要堅持中國能源向綠色、低碳、清潔型轉變的大方向,更重要的是在實際操作上運用新能源。二是運用新能源的緊迫性有待加強。目前的金融、電網、稅收、土地政策基本都是服務于火力發電或傳統能源的,并沒有形成服務于新能源發展得更科學、更細致的體系。三是培育壯大以多能互補系統集成優化、互聯網+智慧能源工程為代表的新業態。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