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細數蘋果的智能家居新布局

時間:2017-06-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此次發布的蘋果HomePod音箱,在其技術層面,配備了7個喇叭和一個低音音箱,并且每個喇叭都配備了專門的定制放大器。

近年來,智能家居行業“斗法”可謂是風起云涌。前有智能電視,后有智能冰箱,家里的方方面面,逐漸被智能所代替。當然,作為全球最頂尖的蘋果公司,也看到這方面的潛值,也開始做起了智能家居的產品。

就在6月5日蘋果舉行第28屆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其硬件產品智能音箱HomePod也是壓軸亮相,為智能家居行業帶來一絲不一樣的氣息,也代表著蘋果公司下定決心,想在智能家居行業,也做出自己的品牌。

HomePod音箱,進軍智能家居

這幾年,隨著智能家居和智能揚聲器市場的競爭,蘋果早已看出市場的端倪。在這次發布會上,便發布了擁有自己品牌的HomePod音箱,讓智能家居的市場更加競爭激烈。

而說到智能音箱系列,基本上先是由亞馬遜Echo開啟整個智能揚聲器市場,然后谷歌憑借GoogleHome也隨后加入其中。而現在蘋果也在這次WWDC2017上正式發布HomePod音箱,最終市面上三款主要產品正式成為三足鼎立的局面。

首先,說到三款產品的定價策略,我們一直知道,蘋果的產品一直走的是高價策略,所以HomePod音箱的售價為349美元,而這個價格幾乎是亞馬遜Echo的兩倍,后者的價格只有179.99美元,更不用說還有定價僅為129美元的GoogleHome了。

那么,作為剛開始進入市場的蘋果來說,面對如此低價的競爭對手,它還定價如此高,不怕消費者不買賬嗎?

其實,蘋果既然敢定這種高價策略,必然有自己對市場的考量。其借助于自己對音質的高質量設計以及較為成熟的人工智能語音siri的先天優勢,比其他兩家更能讓用戶獲得人工智能的體驗。HomePod音箱通過siri能理解更復雜的請求、上下文語境感知以及后續問題的處理等方面,這樣出色的能力,是其他廠商所辦不到的。

此次發布的蘋果HomePod音箱,在其技術層面,配備了7個喇叭和一個低音音箱,并且每個喇叭都配備了專門的定制放大器,顯然這種組合要比其它競爭對手高出不止一個層次,而亞馬遜Echo則采用的是單喇叭設計。而且蘋果HomePod音箱還采用了透明動態處理單元以及音頻優化功能,能夠改善輸入音源的音質。通過六個遠場麥克風能夠很好的與內置的揚聲器互動,就算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清晰的接收用戶的指令,而GoogleHome則只配備了兩個麥克風,效果要比蘋果略差一些。通過比較,便會知道,蘋果定價的策略,也是對市場進行一番細細考量的。

如此的高配置,高定價策略,以精工出名的蘋果,看來這次是下定決心要開始進軍智能家居行業了。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蘋果HomePod音箱一發布,各方面便投來期許的目光。大家都想看看,在各方面都擁有成熟技術的蘋果,在智能音箱這塊,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樣?在面對競爭對手的低價,又有哪方面的應對呢?當然,要想得到這方面的體驗及市場的反饋,還得等到正式發售后才知道。

不過在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以及競爭對手的層層策略,部分網友對這次蘋果發布的HomePod音箱倒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部分網友認為,蘋果雖然主打高品質高音效,但這一策略,本身也存在風險。就目前的市場而言,消費者對價格還是相當敏感的,再加上亞馬遜Echo本身也可以搭配高品質音箱使用,因此對于消費者來說,能夠擁有更多的品牌選擇余地。

在軟件和功能上,蘋果在HomePod音箱上也延續了自己蘋果體系的風格,對于第三方的權限被完全鎖定,發揮的空間不大,而且HomePod音箱是將重點放在了“揚聲器”上,更多針對的是已經進入到蘋果生態系統的用戶,而不是那些第三方硬件的用戶。而Echo和GoogleHome品牌,雖然定位也是智能揚聲器,但是主要的側重點都放在了“智能”上,可以完全支持第三方硬件,兼容更多的智能家居產品,如果用戶想要體驗更多的音樂流媒體服務,那么消費者必然選擇可玩性更高的Echo和GoogleHome品牌。關于對于用戶需求把握方面,這對蘋果做出市場來說,也是一方面重要的因素。

智能家居市場方面,蘋果的進入,顯然是對其他品牌帶來了“威脅”,當然,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這次的第28屆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通過發布HomePod音箱已經證明了蘋果的雄心壯志,智能家居市場,顯然已經進入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大混戰。對于追求品質同時追求價格的消費者來說,企業該如何做出令消費者滿意的產品,更是一份極大的考驗。

智能家居市場,風起云涌,智能布局新局勢,相信還有更好的產品一一與我們見面。智能家居行業,潛力更是無限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器視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