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今天毋庸置疑是一個信息社會,不論是一個公司的上情下達,還是某個國家的發展延續,亦或是整個世界的溝通合作,信息在其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工業制造領域,信息也同樣重要。
近年來,我們數控機床行業高速發展,“工業4.0”概念的引進以及“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推行給行業注入了新的動力。據相關機構預測,結合近年來中國數控機床行業資產總額數據及中國經濟增長數據,按照線性回歸預測方法,初步估計到2020年我國數控機床行業的資產規模將到達2700億元。
市場前景可期
作為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之一,中國的數控機床無論從產品種類、技術水平、質量和產量上都取得高速發展,在一些關鍵技術方面也已取得重大突破。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數控機床產量達到23.6萬臺,同比增長62.2%,中國可供市場的數控機床有1500種,幾乎覆蓋了整個金屬切削機床的品種類別和主要的鍛壓機械。2014年中國數控機床產量達到39.1萬臺。據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我國數控機床進口數量累計10245臺,數量同比減少15.9%。11月當月進口量1004臺。
數控機床產量上升與進口機床產量下降的背后,是我國數控機床技術水平的穩固提升。機床制造業是中國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動機和心臟,特別是重大技術裝備,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具體體現,在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
隨著我國數控機床產業綜合實力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大型海外企業選擇入住中國市場。例如,全球領先的金屬加工解決方案供應商埃馬克集團宣布埃馬克(重慶)機械有限公司成立重慶工廠的成立,使得埃馬克成為在中國最大的歐洲機床制造商,共有550名員工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生產高端制造系統。
轉型壓力增大
總體來看,我國機床工具產業發展市場利好,前景可期,但與此同時,行業轉型壓力也在進一步擴大。
數據顯示,2017年1-4月我國金屬加工機床進口累計231091萬美元,進口金額累計同比降低11.8%。以下為2016年以來金屬加工機床進口總額及增速。
2016年以來金屬加工機床進口總額及增速
在經歷了2010至2011年的迅猛發展之后,金屬加工機床消費市場2012年開始增長停滯和持續下行階段,且國內機床產業由于技術原因,與國外產品相比差距較大,尤其是高端產品生產能力不足,嚴重依賴進口,不過近年來隨著政策推動以及技術投入的增加,情況有所好轉。
目前國內機床產業轉型升級日益已經成為發展的主要特征。中國機床工具產業和市場在延續“需求總量下降、需求結構升級”特征的同時,進一步顯著呈現傳統引擎減速、新興動力加入的變化趨勢。
“信息孤島”問題待解
中國的機床行業企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在做向信息化邁進的努力,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然而從整體來說,與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要求還相差甚遠。“信息孤島”成為行業當前面臨的大難題,資源共享率底下,投入產出不理想。
長春眾鑫機床制造廠信息中心主任常春柏表示,我們的信息化上線每一項工作必須細化,明確責任,主要分五個步驟具體實施:
第一PDM設計數據管理、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標準本實施。這塊主要是搭建一個PDM和CAPP運用平臺,使相關技術人員熟悉PDM工作環境,掌握靜態產品數據管理,達到快速查詢、生成符合要求目錄,通常是產品部件明細表、外購件明細表等等。
第二要實現設計過程管理,相關的更改管理。在設計中更改很頻繁,這個過程實施主要是PDM管理數據、更改、版本管理得到控制。使所管理產品數字圖紙真實、可信、并且能夠為其他部門所使用。設計過程的管理主要是要優化這個系統,對我們原先的整個設計過程進行充分優化,提高產品設計效果。
第三,工藝分工。材料定額,裝備流程圖實施。
第四,就是產品配置和變形設計。這塊是目前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難度很大的,大家知道產品配置、產品變動很大,必要性很強,實施難度很大,現在進一步在改善。
第五是ERP系統集成。
實施成為重點,那么整合將是重中之重。在此提出的整合,不僅僅是系統的整合,還涉及到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整合。信息技術附有創新性、滲透性、帶動型以及倍增性,但是它卻取代不了在制造中的各項專業技術。現代制造技術發展已有多年積累的經驗,而且還在不斷更新、進步,所以要使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發揮其作用,就必須與制造技術相結合。必須走信息技術與先進的制造技術、管理技術相結合的路線。
即使是制造業中的某一個行業也不能忽視信息整合的巨大作用。機床行業是一個極具前景的行業,只有能實現行業系統有序整合,環環相扣,做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真正信息化、智能化機床才算實現。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床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于頭條號、前瞻網、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