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從傳感器到量子技術,中國有望實現"量子稱霸"

時間:2017-05-17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傳感器(英文名稱:transducer/sensor)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

傳感器(英文名稱:transducer/sensor)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廣泛應用于社會發展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工業自動化、農業現代化、航天技術、軍事工程、機器人技術、資源開發、海洋探測、環境監測、安全保衛、醫療診斷、交通運輸、家用電器等

傳感器又與量子技術密不可分,所謂量子技術旗艦項目將主攻通信、計算、傳感和模擬這四個方面的量子技術,它也會與基礎科學整合。隨著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世界開始進入信息時代。在利用信息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要獲取準確可靠的信息,而傳感器是獲取自然和生產領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徑與手段。介于粒子世界,縱向上要觀察長達數十萬年的天體演化,短到s的瞬間反應。此外,還出現了對深化物質認識、開拓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種極端技術研究,如超高溫、超低溫、超高壓、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弱磁場等等。顯然,要獲取大量人類感官無法直接獲取的信息,沒有相適應的傳感器是不可能的。許多基礎科學研究的障礙,首先就在于對象信息的獲取存在困難,而一些新機理和高靈敏度的檢測傳感器的出現,往往會導致該領域內的突破。一些傳感器的發展,往往是一些邊緣學科開發的先驅。

中國目前在量子通信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中國使用粒子的量子屬性來研發供加密使用的共享密鑰,在這一領域申請的專利也最多。2016年8月16日,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另外,連接北京和上海的2000公里光纖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也將完成,這是目前世界最長的基于可信中繼的量子通信干線。而美國在量子計算和超靈敏傳感器方面取得的專利數量也傲視群雄

由于量子計算的巨大潛在價值,歐美各國以及一些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IBM等都在大力研究,并且隨著中國和美國在量子技術領域不斷發力并取得巨大進步,歐洲也不甘落后,開始加大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馬蒂諾·特拉瓦格寧說,他和同事對量子技術領域申請的專利進行分析后發現,盡管歐洲涌現出上述四個領域最好的一些研究,但其他地區在量子技術領域的進展和申請的專利數量同樣不容忽視。

超導量子計算研究上,中國幾個研究團隊走在不同的路徑上,并且各國在花大力氣做的就有七八種路徑。中國具有成熟的技術領域,表現在超導量子系統的可集成性和相干性是非常好的,它的耗電量比經典超級計算機小得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預計,2020年中國有望研制出50個左右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機,超越目前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實現"量子稱霸"。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