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自動化時代 要學會與機器人打交道

時間:2017-04-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自動化生產不可避免,乃是大勢所趨,對全球的企業和世界各國都會帶來巨大好處。

要想實現全面的自動化生產,就需要人與科技攜手,共同努力。所以,在未來,要想保住飯碗,還得學會與機器人打交道。

自動化生產不可避免,乃是大勢所趨,對全球的企業和世界各國都會帶來巨大好處。然而,自動化不會一夜之間就取代所有行業。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GlobalInstitute)近日發表的最新報告表明:要想實現全面的自動化生產,就需要人與科技攜手,共同努力。所以,在未來,要想保住飯碗,還得學會與機器人打交道。

自動化時代 要學會與機器人打交道

最近,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人類因此進入了新的自動化時代。機器人和計算機不僅可以比人類更好地完成各種常規體力勞動,勞動成本也比人力低,而且它們已經逐漸能夠完成自覺做出判斷、感知情緒甚至是駕駛等一度被認為難以自動化的認知型任務。

自動化生產將改變每個人的日常工作方式:煤礦工人、庭院設計師、商業銀行從業人員、時尚設計師、電焊工甚至是公司總裁。不過,這些自動化生產技術何時會在工作場所實現呢?它們對人類就業和全球的經濟生產力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一直以來,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都在持續開展研究項目,關注自動化技術極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在麥肯錫研究院發布的最新的報告《行得通的未來:自動化、就業與生產力》(Afuturethatworks:Automation,employment,andproductivity)囊括了在該領域的一些重大發現。

全球性的生產力提速

自動化生產有助于企業減少失誤、提高生產質量和生產速度,從而提高業績。在有的領域,自動化生產還能產生比人工生產更大的效益;自動化生產也能提高生產力,這在歷史上已有先例。在生產力增長疲軟的時候,自動化生產能夠極大促進經濟發展和經濟繁榮。;在許多國家,自動化生產還能夠有助于對工作年齡人群數量減少的副作用起到緩沖的效果。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情境建模(ScenarioModeling)顯示,自動化生產每年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提高0.8%至1.4%的生產力增長率。

要想正確、細致地分析自動化的潛在影響,就必須要關注某個具體的生產活動,而不應該著眼于整個行業。每個行業都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生產活動,每一種生產活動都對自動化有著不同的需求。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條件來看,僅有極少數一部分的行業(不到5%)有條件實現全自動化生產。不過,幾乎每個行業都有潛力實現部分自動化,因為其中有一部分的生產活動是具備自動化的條件的。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以當前的科技水平計算,在全球所有的勞動力從事的生產活動中,約有一半具備自動化的條件,其中涉及的薪酬高達15萬億美元。

自動化時代,想保住飯碗?來和機器做朋友吧!

哪些行業會被自動化?

最有可能被自動化生產所取代的生產活動,是那種高度重復、枯燥乏味的體力勞動,其中包括數據搜集以及數據整理。在美國,這類生產活動占國家生產活動總量的51%,涉及大約2.7萬億美元薪酬。這種生產活動在制造業、旅游住宿業、餐飲業以及零售貿易行業幾乎無處不在。而且,制動化生產可以替代的,不僅僅是那些低技術要求的底薪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那些中、高等技術要求以及高新行業,也有可能被自動化生產所取代。某個具體生產活動的自動化可以轉變生產流程,因此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能夠為機器生產活動作補充;反之亦然:機器生產也會為人力勞動作補充。

自動化生產: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

不過,自動化生產仍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盡管在技術層面上有自動化生產的可能,但是多年以后,自動化生產才有可能真正全面影響人們現今的工作模式。在不同的生產領域,生產活動不同,薪資狀況和技術要求不同,自動化生產實現的速度也會不同,對從業人員的影響也會有大有小。有可能決定自動化生產的速度和波及廣度的因素主要有: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狀況、科學技術的成本、自動化生產在工作技能和供需態勢等方面與人工勞動之間的競爭、節省勞動成本以及其他方面的性能優勢以及對監管條例的接受程度。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情境建模顯示:

到2055年,今天一半的生產活動可以被自動化生產所替代。

不過,由于經濟情況等各種不同因素的作用,這一過程可能會縮短20年。在宏觀層面上(比如整個行業或經濟體),自動化生產的影響速度可能要稍慢一些,不過在微觀層面上它的波及速度則要快得多,比如在具體某個行業的生產活動自動化的從業人員,又或者是某個公司(該公司所處的行業往往會因競爭者使用自動化技術而受到擾亂)。

自動化時代,想保住飯碗?來和機器做朋友吧!

在未來,全新工種將顛覆工作環境

盡管如今許多人都在集中討論自動化生產可能會造成大規模失業現象,但是在未來人們仍然需要與機器打交道,共同促進人均GDP增長,這一點是世界各國都希望的。因此,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生產力評估顯示,被自動化生產取代的從業人員可以另謀出路。大批從業人員將不得不改變工作方式,而商業模式也將發生轉變。

自動化技術對多年以來的勞動力規模的轉變,將是史無前例的。在數量級(orderofmagnitude)上,這一過程與20世紀發展中國家農業勞動力經歷的長期技術轉型相類型。這種轉型當時沒有引發長期的大規模失業現象。這是因為,這種轉型過程中伴隨著新種工作的出現。

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自動化生產革命是否也如此,但是研究分析指出,人工勞動仍然是一種勞動力需求:只有在人與機器攜手工作的條件下,研究報告中提及的生產力總量才有可能實現。這種趨勢會反過來顛覆工作環境,使從業人員與機器的新型合作成為必然。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