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在今年的兩會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v觀2016年IT行業,谷歌、蘋果、三星、華為等收購了一連串的AI創業公司,諸如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將逐漸應用在智能手機上,以打破觸屏交互帶來的瓶頸。有報道稱,iPhone8有望搭載AR技術,相機、屏幕和用戶界面相結合讓蘋果手機的體驗更加豐富。這不是不可能,蘋果CEO庫克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AR將會是智能手機的未來。
企業對于AI的競爭日趨激烈,但不容忽視的是,在人工智能手機領域,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交互與體驗顯得尤為關鍵。
AI交互智能手機已成新趨勢
人工智能技術可提升人機交流的實時性與交互性,AI交互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市場調研機構IDC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稱,在2017年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智能手機作為日常所需的時尚化智能工具,為用戶帶來更加實用、時尚和智能的性能體驗,或將以此引領2017年智能手機新變革。
NVIDIA、Intel等廠商表示,未來人工智能將不僅僅使用在電腦、機器人中,更會深入每個人的手機,與應用結合。用戶可輕松通過語音操作,而手機也可完成人臉識別、資料分析、智能助理等相對復雜的工作。運用AI技術的美圖拍照手機T8已于日前發布,樂視AI新機也亮相工信部。而榮耀MagicLive智慧系統可以通過感知與深度學習,記住用戶的習慣行為,做到智能為用戶提供并推薦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兩會期間曾表示,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的核心。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則表示,未來手機會進化為超級手機或者智慧手機。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智慧手機會變成人的分身或者是化身,通過它可以直接與現實世界打交道,它主動和擁有者一起來進行鏡像的工作和交互,交互的方式變成更加雙向的交互方式。
我國有望成為AI手機領軍人
借勢人工智能,中國有望成為新一輪手機競賽的贏家。
在剛結束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日本軟銀CEO孫正義表示,2018年人工智能爆發的“奇點”就會到來。屆時穿上安裝芯片的鞋子,腳可以比腦袋更聰明。到2035年,全球平均每人擁有的物聯網設備,將由2010年的2個大幅提升至100個。近三年來,我國在AI技術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且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已達到國際水平。
據高盛推出的人工智能生態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突飛猛進,在這一前沿領域中,美國和中國依然是重要參與者;有外國媒體更是刊發“中美”兩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長文,稱在這一個沒有硝煙的“AI競賽”中,美國已不再具備戰略性壟斷優勢,與其旗鼓相當的中國發展迅猛。
若將人工智能相關技術運用至手機,提升人機交流的實時性與交互性,勢必是手機廠商追逐差異化發展的契機。目前國內手機廠商已經開始了不同程度的嘗試,比如華為開始利用AI功能在動態內存壓縮、實時資源清理等方面進行嘗試,以提升系統的流暢度;魅族也宣布在Flyme6系統中加入OneMind,通過觀察并記錄用戶日常使用習慣,包括應用、游戲的使用頻率以及用戶的作息習慣等,提高系統的響應速度。剛剛發布的美圖T8手機,除了繼續主打“自拍神器”路線之外,將人工智能加入到了拍照過程的使用體驗當中,通過識別人臉、性別、年齡等信息,為用戶制定專屬美顏方案。
不容忽視的交互體驗
據分析機構IDC預測,未來,人工智能有望拉動萬億美金規模的市場價值。不僅如此,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將催生新的數字業態或商業模式,數字化轉型將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海威盛電子語音交互部門研發總監張國峰表示,現在關鍵是要把用戶使用語音助手的習慣培養起來,提升用戶黏性。
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機上的進一步應用已經迎來了兩大利好因素:一方面,人工智能應用的云服務化。另一方面,手機處理器的智能化改進。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人機交流的實時性與交互性,是實現手機等移動設備場景化服務的根本。在人工智能手機領域,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交互與體驗也不容忽視。
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各種機遇與挑戰,行業依然處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相信在未來幾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有望領軍全球。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