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AI成智能手機差異化突圍方向

時間:2017-03-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企業對于AI的競爭日趨激烈,但不容忽視的是,在人工智能手機領域,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交互與體驗顯得尤為關鍵。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在今年的兩會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v觀2016年IT行業,谷歌、蘋果、三星、華為等收購了一連串的AI創業公司,諸如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將逐漸應用在智能手機上,以打破觸屏交互帶來的瓶頸。有報道稱,iPhone8有望搭載AR技術,相機、屏幕和用戶界面相結合讓蘋果手機的體驗更加豐富。這不是不可能,蘋果CEO庫克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AR將會是智能手機的未來。

企業對于AI的競爭日趨激烈,但不容忽視的是,在人工智能手機領域,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交互與體驗顯得尤為關鍵。

AI交互智能手機已成新趨勢

人工智能技術可提升人機交流的實時性與交互性,AI交互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市場調研機構IDC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稱,在2017年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智能手機作為日常所需的時尚化智能工具,為用戶帶來更加實用、時尚和智能的性能體驗,或將以此引領2017年智能手機新變革。

NVIDIA、Intel等廠商表示,未來人工智能將不僅僅使用在電腦、機器人中,更會深入每個人的手機,與應用結合。用戶可輕松通過語音操作,而手機也可完成人臉識別、資料分析、智能助理等相對復雜的工作。運用AI技術的美圖拍照手機T8已于日前發布,樂視AI新機也亮相工信部。而榮耀MagicLive智慧系統可以通過感知與深度學習,記住用戶的習慣行為,做到智能為用戶提供并推薦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兩會期間曾表示,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的核心。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則表示,未來手機會進化為超級手機或者智慧手機。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智慧手機會變成人的分身或者是化身,通過它可以直接與現實世界打交道,它主動和擁有者一起來進行鏡像的工作和交互,交互的方式變成更加雙向的交互方式。

我國有望成為AI手機領軍人

借勢人工智能,中國有望成為新一輪手機競賽的贏家。

在剛結束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日本軟銀CEO孫正義表示,2018年人工智能爆發的“奇點”就會到來。屆時穿上安裝芯片的鞋子,腳可以比腦袋更聰明。到2035年,全球平均每人擁有的物聯網設備,將由2010年的2個大幅提升至100個。近三年來,我國在AI技術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且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已達到國際水平。

據高盛推出的人工智能生態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突飛猛進,在這一前沿領域中,美國和中國依然是重要參與者;有外國媒體更是刊發“中美”兩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長文,稱在這一個沒有硝煙的“AI競賽”中,美國已不再具備戰略性壟斷優勢,與其旗鼓相當的中國發展迅猛。

若將人工智能相關技術運用至手機,提升人機交流的實時性與交互性,勢必是手機廠商追逐差異化發展的契機。目前國內手機廠商已經開始了不同程度的嘗試,比如華為開始利用AI功能在動態內存壓縮、實時資源清理等方面進行嘗試,以提升系統的流暢度;魅族也宣布在Flyme6系統中加入OneMind,通過觀察并記錄用戶日常使用習慣,包括應用、游戲的使用頻率以及用戶的作息習慣等,提高系統的響應速度。剛剛發布的美圖T8手機,除了繼續主打“自拍神器”路線之外,將人工智能加入到了拍照過程的使用體驗當中,通過識別人臉、性別、年齡等信息,為用戶制定專屬美顏方案。

不容忽視的交互體驗

據分析機構IDC預測,未來,人工智能有望拉動萬億美金規模的市場價值。不僅如此,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將催生新的數字業態或商業模式,數字化轉型將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海威盛電子語音交互部門研發總監張國峰表示,現在關鍵是要把用戶使用語音助手的習慣培養起來,提升用戶黏性。

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機上的進一步應用已經迎來了兩大利好因素:一方面,人工智能應用的云服務化。另一方面,手機處理器的智能化改進。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人機交流的實時性與交互性,是實現手機等移動設備場景化服務的根本。在人工智能手機領域,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交互與體驗也不容忽視。

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各種機遇與挑戰,行業依然處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相信在未來幾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有望領軍全球。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