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海外并購受阻 中國半導體發展之路歷經艱難

時間:2017-03-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會主席也認為,中國需要將加強自己的技術,但不必要放棄發展國際伙伴關系。

中芯國際旗下投資基金中芯聚源資本執行長在上海一場半導體論壇上表示,未來只會看到愈來愈多失敗的海外購并案例,認為中國購買優秀的晶片公司時機已過,現在美國、日本與南韓都對中國企業購并策略提高警覺,主要是因為晶片產業被視為是國家安全與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且他認為接下來只會剩下低技術含量且低價值的企業獲得出售批準,對中國而言,與其專注全球收購標的,不如把時間花在研發自己的技術與吸引全球人才。去年有中國政府撐腰的紫光集團購并美光、威騰電子,以及3家臺灣封測廠力成、南茂、矽品都遇到阻礙,當時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還稱主要問題出在臺灣,認為臺灣太排斥中國資金。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還阻止另一個中國基金購買德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愛思強(Aixtron),理由也是國家安全風險。即使正在替賺錢的記憶體業務選擇潛在買家的日本大廠東芝,也已經強調不會考慮賣給與日本有政治爭端國家的企業,這個聲明被看做是一個尖銳的評論,旨在勸阻中國人。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會主席也認為,中國需要將加強自己的技術,但不必要放棄發展國際伙伴關系。展訊創始人武平則認為日本和南韓在國內市場飽和時拒絕中國購并不符合國家利益,展訊旗下武岳峰資本在2015年以6.4億美元收購美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制造商矽成(ISSI)。

中國為了要擺脫對英特爾、高通、三星、SK海力士、臺積電與東芝等公司的依賴,決定建立國內自己的半導體產業,但許多中國企業家與專家都認為中國應避免過度投資引發供給過剩的問題。

根據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國際組織(SemiconductorEquipmentandMaterialsInternational)的數據,從現在到2020年,全球60家以上計畫或正在興建的12寸晶片廠中,有26家會在中國,比例超過60%。研究公司ICInsights數據指出,2016年底全球約有100個12寸晶片制造廠,中國廠商如中芯國際和華立微電子擁有的廠不到5個。

中國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教授兼主任魏少軍認為,中國市場非常大,因此不需擔心產能過剩的問題,需要擔心的是有些企業只投資無競爭力的工廠,隨后可能導致供應過剩,他也認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現階段最重要的還是專注做研發,以及培養更多產業人才。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