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大陸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并通過大規模的企業海外并購,在半導體技術上取得大幅進步。但是,如今的大陸半導體實力真的可以與臺灣相媲美了嗎?
目前,人們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手機、PC等各種電子設備都得益于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它改變著熱門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甚至是整個社會的文明走向。可以說,半導體行業不僅奠定了工業和科技發展的基礎,也堪稱是信息時代的心臟與靈魂。
而中國顯然早已意識到芯片產業的重要性,開始上演一連串半導體領域的布局。其中最為重磅的,當屬2014年9月24日成立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超過千億人民幣規模的基金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
在大基金以及其他系列政策扶持下,產業政策、中央和地方資金、半導體人才等全數到位,全球半導體大廠紛到大陸設廠,無論是國內的中芯國際、同方國芯、武漢新芯,還是國外的臺積電、GlobalFoundry等晶圓制造龍頭企業都有在中國大陸建廠擴產的規劃。
據了解,在2016年大陸前十大半導體制造晶圓廠中,外資企業占5成,包括三星、SK海力士、英特爾、臺積電、聯電,未來3年內還有臺積電南京12吋廠、聯電廈門12吋廠、GlobalFoundries成都12吋廠加入大陸生產行列。
隨著大陸半導體的逐步崛起,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布的最新“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預計,2017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將超過460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而2018年支出金額將達500億美元,突破2017年新高點。
其中晶圓廠設備支出金額不僅持續創新紀錄,也可望連從2016年至2018年呈現連續3年的成長趨勢,且為1990年代中期以來首見。這勢必會帶動材料和設備的需求,而在這一市場中,國產又具有很大的替代空間。
但大陸半導體真的已經超越或即將超越臺灣半導體了嗎?事實并非如此。全球設備龍頭廠應用材料總裁蓋瑞·狄克森(GaryDickerson)表示,大陸目前在半導體業還跟在產業后面,他對臺灣不管在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都很有信心,臺灣廠商將會持續居領導地位,也會持續成長。
正如蓋瑞·狄克森所說,臺灣并不像我們想象中那么弱勢,臺灣半導體接連幾年的逆勢上漲,已經證明了其深厚的實力。而想對的,大陸半導體還處于從無到有的成長期,離不開臺灣產業鏈的技術扶持。
此外,從產業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在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貿易壁壘,除了糧食與能源外,尚有現今科技發展所必須的半導體產業要逐步達成自給自足,都將是中國大陸政府列為最重要的國家戰略級政策之一。
未來,大陸還是嚴重依賴臺灣,兩者在半導體等各領域的產業鏈合作,將只會繼續加深,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靠著兩者的技術優勢與市場優勢,在下一個十年能否撐起真正的全盛?這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