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2017工業互聯網峰會”上,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已經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但是也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如產業支撐能力較弱,不少企業仍然處在工業2.0甚至是1.0階段,缺乏引領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和應用部署的龍頭企業等。”
產業各方協同鑄成績
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戰略性、基礎性問題的研究,組織航天云網、中國商飛、濰柴、海爾等企業圍繞工業互聯網網絡架構、標識解析驗證等重點領域開展了試點示范,啟動了工業互聯網綜合實驗平臺和管理平臺建設等工作,著力推動工業互聯網的頂層設計和落地實施。
各地加快工業互聯網布局,積極探索應用部署路徑和支持舉措,目前上海、遼寧等地已經制定發布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上海還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試點城市建設,另有多個地方政府在積極籌劃推進。在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大環境正在加快形成。
產業層面,工信部推動成立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逐漸引領產業形成自主化、生態化發展的良好態勢。
據介紹,聯盟成立一年來,在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究、標準研制、試驗驗證、產業推廣和國際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成效顯著。目前,聯盟成員已達309家,包括制造業、互聯網等行業企業,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投融資機構等。
在協同研究基礎上,聯盟發布了我國首個工業互聯網指導性文件《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建立了14個驗證示范平臺,產業帶動效益快速彰顯。同時,我國已有15家機構加入國際工業互聯網聯盟,中德工業互聯網聯合研究、標準研制和試點示范也在務實推進。
在企業層面,各行業已經逐步形成一批積極性高、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面向工業互聯網低時延、廣覆蓋、高可靠的需求,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華為、中國電信等龍頭企業,拿出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而且在部分領域中得到成功的應用。
面向垂直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需求,航天科工、海爾、三一重工等一批企業已經建成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并實現商業部署。面向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需求,中國商飛、上海儀電、海爾等一批制造企業,探索出車間網絡化改造、聯網產品智能服務、網絡化協同制造及大規模個性定制等多樣化的應用模式,形成了一批工業互聯網集成應用典型案例。
成績之下存挑戰
目前,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支撐和國際競爭的重要焦點,這是產業發展大勢,“我們必須主動融入、加快部署。總體看,我國工業互聯網已經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但是也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如產業支撐能力較弱,不少企業仍然處在工業2.0甚至是1.0階段,缺乏引領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和應用部署的龍頭企業等。”
下一步便要凝聚社會各界力量,聚焦發展中的新問題、新挑戰,共同推動工業互聯網邁向新高度。對此,張峰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深化應用,加強引導。在國家統籌部署下,各地要結合區域產業特色,在重點工業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試點示范,引導信息通信業、互聯網企業與地方制造業領軍企業加強合作,在細分領域積極探索形成工業互聯網典型產品和優秀解決方案。”
二是平臺帶動,加強聚合。要進一步發揮好產業聯盟凝聚行業共識、推動交流合作的平臺作用,聚合各方優勢力量,建立起技術、標準、應用等交流合作機制,并且協調企業一起抱團出海,不斷強化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全球開放引領之勢。
三是生態發展,加強協作。產業界要加快樹立起工業互聯網的全局觀和生態觀,加強產業鏈協作和不同領域的跨界合作,尤其要在工業互聯網軟硬件、平臺、服務、綜合解決方案等關鍵領域,扭轉以往單打獨斗的發展思路,抱團協作,共同打造工業互聯網發展脊梁。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