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車之鑒。在過去的2016年,韓國三星集團的Note7“炸機門”事件舉世矚目。由于電池存在缺陷,三星新款手機Note7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多起爆炸事件,這讓電子制造業巨頭三星痛失消費者信任,同進也給包括三星在內的制造業企業敲響警鐘:安全為重。
然而蘋果公司的最新消息卻讓我們大跌眼鏡。
蘋果手機接二連三爆炸
2月6日,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港一位女性用戶的iPhone6Plus充電時發生爆炸。該女性用戶表示,自己睡前將iPhone插在床邊充電,凌晨3點醒來看到手機起火,四周布滿煙灰,枕套床罩窗簾都在冒煙,當時她的丈夫立即撲滅火焰,所幸并未釀成大禍。據該女子稱,其鄰居也經歷了同樣的事情,他的iPhone6Plus也起火了。不同的是,他的手機在起火前放在床旁邊,并沒有在充電。
蘋果公司發言人稱,該公司正在調查事故原因,并為該女子免費更換全新iPhone6Plus,全價退還信用卡付款。
事實上,這并不是蘋果手機第一次發生安全事故。從2015年起,iPhone6和6Plus都已經發生過多起起火事故,并不是只有在手機充電時才會突然發生起火。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2015年3月,浙江的陳女士買了一部iPhone6Plus,同年8月31日該手機突然發生爆炸。根據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數據統計,2016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共接到8名消費者投訴,反映其蘋果手機在正常使用或正常充電的情況下突發自燃。此前,也有媒體曾報道了云南某蘋果手機用戶,剛剛購買不足半月的iPhone7Plus手機出現爆炸。
爆炸也因電池故障?
在歷經幾個月的調查后,三星“炸機門”事件有了調查結果,隔膜缺陷所導致的兩極接觸是爆炸的罪魁禍首。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電池里所有的能量都會涌向中間的電解液而非兩極。而電解液本身就不是一種穩定的化學物質,當承受太多能量時——不管是因為兩極相接觸還是外部溫度過高——它們就會大量發熱,與其他化學物質產生反應并產生氣體,然后產生更多熱量。
那么問題來了:蘋果手機又為什么會爆炸?和三星的結果一樣嗎?
或許,這與蘋果公司的成本控制有關。
蘋果現任CEO庫克十分重視公司業績。然而,由于iPhone6s/iPhone6splus的創新不足導致2015年四季度的iPhone出貨量幾乎沒有增長,蘋果罕有的在去年一季度要求供應商降價30%。
去年三季度在iPhone7上市前夕產業鏈再次傳出蘋果要求供應商降價20%,臺灣供應鏈難以接受引發反彈,不過從其最大代工企業鴻海去年三季度營收上升而凈利潤下滑的情況看估計雙方還是做出了妥協即是供應商降低了價格。蘋果在短短一年時間內要求供應商降價50%無疑給供應鏈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
過去,喬布斯對于品質控制十分嚴格,選擇供應商非常嚴格,成為蘋果供應商往往可以獲得穩定的訂單和豐厚的利潤。然而,管理供應鏈出身的蘋果現任CEO庫克其將利潤放在第一位,短短幾年時間將蘋果的供應商從喬布斯離世時的15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超過750家,目的就是為了讓供應商之間互相競爭降低價格,到了去年更是直接出面要求供應商降價50%。
持續壓榨供應鏈,帶來了品質的風險。在蘋果不斷迫使供應商降價的時候,iPhone的制造難度卻在不斷提高,與大多數手機企業一樣,蘋果也在極力追求手機的輕薄時尚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不斷引入新技術導致供應商制造成本被拔高。如此給供應商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就提高了iPhone出問題的幾率。
警鐘長鳴,以此為誡
不得不說,蘋果手機的爆炸再次讓消費者們心寒。前有三星,后有蘋果,真的得長點心吶!
CanaccordGenuity公布報告稱,2016年四季度,雖然蘋果智能手機銷量在全球所占份額僅為18%,但它所獲得的利潤卻占了整個產業的92%。
CanaccordGenuity分析師邁克爾·沃克利在報告中表示,全球6家主要智能手機制造商在去年四季度共有4家實現了盈利,它們分別是蘋果、黑莓、三星電子和索尼。其中,蘋果依舊遙遙領先,占據92%的利潤。
巨大的收益下,蘋果依然在控制成本,試圖攫取更多利潤。那么蘋果勢必要為自己的“野心”付出代價:產品發生爆炸,失去消費者信任。
縱觀三星和蘋果的“炸機”事件,不禁替這兩大科技巨頭扼腕嘆息,但透過爆炸事件,企業還應反思:究竟怎樣才能確保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安全?
首先,手機電池起火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廠商沒能在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進行嚴格的安全把控。其次,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兩者之間企業一定要權衡利弊,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在當代市場的激烈競爭下,誰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關鍵看企業產品質量是否過關,品牌是否值得信任。蘋果和三星接連挑戰了大眾的安全底線,未來要如何挽回流失的用戶,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于北京商報、電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