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 資訊詳情

全球紡織設備投資分析

時間:2008-11-14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在之前ITMF年度會議上多次被提及的紡織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在中國大陸、印度和巴基斯坦大幅度增加他們的投資額度的狀況下,增加的程度甚至超過其它國家衰退的速度,產能過剩的問題依舊存在。

在21世紀一開始,全球的紡織品活動出現了兩個巨大的變化,而這兩個變化多少對全球都會造成影響,這變化分別是: 1.中國大陸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2.紡織品和成衣配額協議在2004年底正式終止 這些變化并沒有在意料之外,中國大陸已經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討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條件,并且根據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決議,中國大陸紡織品就已經決定以WTO一般架構進入WTO紡織部門。然而,這些變化的影響就范圍和速度而言卻超出一般意料之外了。美國、歐盟和其它國家目前暫時采用的保護措施就可以視為紡織衣物生產地轉換至亞洲的速度,特別是中國大陸,超出他們意料之外的對應措施。 中國大陸早在1990年代時期,在全球紡織業就已經扮演重要角色,事實上盡管在當時中國大陸尚未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同時也有配額的限制。在1995年中國大陸就以380億美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紡織品和成衣的出口國(紡織品:139億美元;成衣:241億美元)。從那時開始,出口量開始以每年11.4%的速度成長,到2004年,出口總額達到953億美元(紡織品:334億美元;成衣:619億美元)。 中國大陸強大的競爭者: 如果將中國大陸在全球紡織品和成衣出口市場與其它競爭對手國同期的表現比較,中國大陸成長的范圍和速度可以更顯而易見。土耳其在紡織品和成衣出口也有年成長率8.6%的紀錄,只不過是站在很低的基準點,出口成長金額可以自86億美元成長至176億美元。另一個在紡織品和成衣出口大幅而且穩定成長的國家,即使基準點同樣的也相對很低,而且成長速度也沒有中國大陸來的快,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印度的出口年成長率到達5.8%,金額為135億美元。第三個競爭對手國為巴基斯坦,自1995年出口即開始成長,2004年出口金額達到91億美元,年成長率達到5.4%。 以上所提到的國家都是較大型發展中國家,并且在1995到2004這一段時間內紡織品和成衣外銷量增加的。 一些較小發展中國家紡織品和成衣出口: 接下來比較有興趣的是來看看亞洲、非洲、美洲和東歐等地區中,在比較小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品和成衣產業,在這段時期怎么找到他們的出口市場定位。 觀察一些較小的亞洲國家中,可以察覺在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案例中,2004年的出口量僅些微高于1995年的出口量。馬來西亞的出口量年成長率僅0.8%。而泰國僅達到0.5%而已。斯里蘭卡雖然也有5.3%的強勁出口成長,但僅限成衣類,至于紡織品類則是遲滯不動。另一方面,越南在1997年到2003年之間則不論是紡織品或成衣的出口量皆有成長,年成長率達到驚人的18.2%,甚至勝過中國大陸。 非洲地區紡織品和成衣的發展又是如何?不論是出口成長,或是遲滯不動,或更甚至退步等情況皆有。平均來說,摩洛哥的出口量年平均成長率可以到24.1%。但是很重要的是要了解這個成長率是在1998年和歐盟簽訂雙邊貿易協議下所產生的數字。南非的狀況就有些許不同,不論是紡織品或成衣都有成長,而年平均成長率為4.4%。埃及則是以年平均率2.9%下降,但成衣雖有成長仍無法抵銷紡織品類的下滑空間。 接下來要討論的美洲國家中,紡織品和成衣的出口量都有逐年成長。哥倫比亞出口年成長率為4.1%。薩爾瓦多在紡織品和成衣也經歷了強勁的成長,出口成長率達12.7%。墨西哥在2004年的出口量也高出了1995年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墨西哥在2001年就因為中國大陸的成長而失掉了些許的市場占有率。 在東歐,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紡織品和成衣出口量,根據九0年代兩國和歐盟簽訂的雙邊貿易協議刺激下,都有強勁的成長,保加利亞的成長率達20.1%,而羅馬尼亞則達14.9%。 我們可以看到在1995年到2004年這段紡品配額逐步取消的時間內,不僅僅只有大型發展中國家出口量增加,許多較小發展中國家國家的出口量也同樣地增加。 近期的紡織品與成衣出口數據: 根據2005年取得的數據,大型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大陸和印度依舊繼續增加市場占有率,不斷創成長的紀錄。而一些較小發展中國家如越南和哥倫比亞仍然可以繼續維持成長的步伐;埃及則是在2000年開始失去一些市場后又反彈回來;但是其它小型發展中國家例如薩爾瓦多、摩洛哥和保加利亞則無法繼續保持其市場占有率。 由亞洲,特別針對中國大陸紡織品與成衣出口在2005年所掀起的大浪,引發歐??重新限定配額,這些新配額最后大幅減緩中國大陸2006年的出口成長量。在2006年的前六個月,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的紡織品呈現幾年來首見的衰退。然而,中國大陸的紡織品出口量在那些沒有限額的國家依舊是持續瘋狂增加。 2008年以后所有的配額都會被解除,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要在哪里投資興建生產設備才能夠在未來保有競爭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轉而討論過去六年紡織設備的運送地。從配額取消的觀點來看,哪些區域和國家繼續保持或更甚至增加他們的投資比例,而又有哪些會減少? 紡紗設備-短纖紡錠 從2000年之后短纖紡錠的出貨來觀察,有兩件事是很明顯的,一、全球短纖紡錠出貨數量從四百萬增加了近兩倍到一千一百萬。第二,大部分的新產能開始集中在亞洲,2005年96%的短纖紡錠出貨地都在亞洲。 如觀察中國大陸在這一段時期內,可以發現全球紡織機械出貨量有50%到三分之二的出貨量都運送到中國大陸。 另外兩個較大的投資國家是預期中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占13%和9%。第四大投資國家為土耳其。 紡紗設備-OE紡錠 如同短纖紡機,我們可以觀察到OE紡機的出貨量自2000年開始即大量增加,全球2005年OE紡機較2000年增加了80%,達374,000錠。增加的錠數并沒有像短纖紡錠一樣有極端集中的現象,但在亞洲地區依然囊括超過四分之三的新OE紡錠。 中國大陸在最近六年內增加了投資量,在2000年中國大陸占全球出貨量的三分之一,去年中國大陸占全球的66%。2005年第二和第三的投資順位分別為巴西和印度,各占6%和5%。 加工絲設備 加工絲設備的數量自2000年開始就穩定地兩倍成長。而新機錠集中的現象甚至超過紡紗設備,亞洲地區囊括所有共315,000錠新的加工絲錠數,其中中國大陸又占了最大的數量。 在2000年已有超過50%新的加工絲錠數是由中國大陸指定購買,到了2005年增為84%。 亞洲地區第二和第三的加工絲錠數投資分別是印度和越南,各占4%和2%。 梭織設備 不像紡紗和加工絲設備,無梭織機的出貨量在過去五年中一直在2000年基準點上下波動。但仍然有集中在亞洲的現象,去年占了87%。就中國大陸而言,雖然仍是最大的投資國家,不過市場占有率依舊維持在與2000年相同的60%。印度以9%居第二名,孟加拉國以5%居第三。 圓編針織機 在2000年和2005年之間,圓編針織機的出貨數量增加了近140%達30,000臺以上,亞洲地區的市占率在這段期間內由約60%增至90%。中國大陸仍然是最積極的投資國,市占率從幾年前約28%激增至74%,第二位依舊是印度占4%,孟加拉國以3.5%緊追在后。 橫編針織機 亞洲并不是橫編針織機在2000年的主要投資區域,而是包括土耳其在內的歐洲地區,在8600臺的橫編針織機中,有45%運往歐洲,而有42%運往亞洲,美洲和非洲分別僅有12%和2%。在2000年到2005年這段期間內,我們可以觀察到橫編機增加了20%,亞洲占了這20%里面的87%,由此顯示橫編針織機在這段時間內還是發生了區域集中的現象。 并不像其它機器設備一樣,中國大陸”僅僅”占2005年橫編針織機出貨量的四分之一強,也是頭一項不是亞洲的第一投資重點,取而代之的是香港,市場占有率從2000年的16%增加至約50%,土耳其和意大利分別居第三和第四。 歸結重點:我們可以觀察在各個機器部分,亞洲已成為舉足輕重的投資區域,而同時全世界的其它區域正在不斷的失去市占率。而在亞洲內,主要投資點為中國大陸和印度。因此,接下來另一個引起我們興趣的事探討之前曾提過的小型發展中國家的紡織機器在全球運送量占的比例。 紡紗設備-短纖紡錠 在小型國家的短纖紡紗設備的投資量,一般來說可以或多或少保持他們某一程度的投資,但像泰國和墨西哥的投資則是減少,但越南則是例外,最近可以增加他們國內的投資。 紡紗設備-OE紡錠 一般來說,自2000年開始,OE紡錠數出貨至較小的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增加,甚至減少;有些國家如墨西哥或泰國,投資的最高峰出現在2001年。 加工絲設備 觀察加工絲錠數的同時,可以發現和紡紗設備同樣的趨勢,大部分國家仍有繼續投資,但并未加強力道。同樣地,還是有一個國家例外:越南在2000年開始頭三年完全看不到任何投資,但自2003年和特別是2005年又忽然出現投資記錄。 梭織設備 無梭織機我們發覺同樣的狀況,在某些國家如埃及、泰國、越南在2001到2003年之間無梭織機的投資量達到高峰,但隨即掉落至2000年標準以下。 圓編針織機 調查的國家中大部分減少此部分的投資。埃及和泰國僅能夠保持他們的投資平均值。只有越南可以穩定的在投資上面成長。 很明顯的在過去幾年中,一般的大型開發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大陸幾乎都大量地投資在紡織每一種類機器設備上。總出貨量在這段期間大幅成長,僅有無梭織機的總量沒有增加而維持在平均值。而另一方面小型發展中國家,最好的僅能維持目前的投資額度,而大部分國家的投資額度例如墨西哥和泰國則是縮減。當然,例外隨時都有,在我們的報告中,越南和孟加拉國在某些機器設備的投資可以視為是增加的。 在之前ITMF年度會議上多次被提及的紡織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在中國大陸、印度和巴基斯坦大幅度增加他們的投資額度的狀況下,增加的程度甚至超過其它國家衰退的速度,產能過剩的問題依舊存在。 盡管產能過剩,大部分小型發展中國家依舊繼續投資,表示他們已經看到某些未來市場和潛力產品。目前企業面臨的的主要問題是怎樣適應快速變化的貿易環境。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