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指出,未來“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產業變革發展方向,要求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此期間將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動互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向各行業全面融合滲透,構建萬物互聯、融合創新、智能協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
截至2020年,規劃力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薄弱環節實現系統性突破,總產值規模超過12萬億元;截至2030年,力爭戰略性新產業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導力量。此次文件對于人工智能的提及意味著行業發展逐步進入國家戰略布局。
人工智能近年來一直是炙手可熱的話題,不少科技公司都在大力發展和開拓人工智能領域。蘋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正在為積極布局人工智能產業而招募人才,研發技術和場景應用。近日,蘋果公司發布了人工智能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機器學習研究中,使用合成圖像來訓練神經網絡比使用真實世界圖像更加有效。
本月,谷歌也發布了關于人工智能最新科技——基于“遷移學習”的單樣本機器學習技術,“遷移學習”在國際上是公認的繼深度學習之后,能為人工智能帶來突破的技術,它是一種將通過某個領域大數據學習、訓練好的模型,應用到與之相關聯的新領域,從而在新領域中,只需一部分數據或相對較小數據量就能實現機器學習。此方法打破了因需要大量數據而對人工智能產生的限制,這也將對中小企業打斷人工智能技術壟斷有很大的幫助,使中小企業在即使數據資料不足的情況下,也能通過運算模型結合自身資料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谷歌對于“遷移學習”尚處于實驗階段,不過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已經實現了將之推廣到工業應用,“第四范式”創始人戴文淵利用“遷移學習”,將百度搜索演算法應用到問答社區“百度知道”,使之點擊率提升四成。
根據新智元研究,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將持續高速成長。2015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為69.3億元,同比增長42.7%;預計2016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達到95.6億元,同比增長37.9%。根據烏鎮智庫資料顯示,中國人工智能(AI)投資猛增,2016年第二季度創出4.7億美元成交額新高。在國內的人工智能技術領域中,語音識別至關重要占據國內人工智能技術的60%,根據SIAC預計,2017年全球的語音識別市場規模將達到105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預計將達到15.49億美元,占到了全球市場的15%。
國內人工智能領域龍頭科大訊飛潛心研發多項世界頂尖技術,是中國及全球頂尖的語音識別公司。根據SIAC的統計,科大訊飛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為44%,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為5%。今年11月,科大訊飛2016年度發布會“人工智能+共創新世界”在北京舉行,董事長劉慶峰表示,公司成立17年以來,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年還獲得了全球人工智能比賽WinogradSchemaChallenge第一名及第四屆國際多通道語音分離和識別大賽賽事全部三個項目的冠軍。輪值總裁胡郁提到公司陸續推出了全球首個萬物互聯輸入法,此輸入法可提供在遠場、移動、無屏輸入場景下的智能化輸入交互。
除了科大訊飛之外,今年百度的深度語音識別系統以高達97%的識別準確率入選了麻省理工學院評選的當年“十大突破技術”,阿里對外發布了機器人操作系統YunOSforRobot及人工智能ET,騰訊也在12月對外宣傳將會推出名為Angel的第三代高性能計算平臺并預計在2017年開放源代碼。
隨著人工智能在金融、教育及醫療等領域的全面滲透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相信“人工智能”將成為一個比互聯網還要大的市場,引領發展并創造巨額財富。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