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G20峰會在即 中國將再為發展中國家發聲

時間:2008-11-14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15日,世界矚目的20國集團(G20)全球金融峰會將在美國華盛頓正式開始。各國在尋求化解金融危機的辦法時,必須要有發展中國家加入,一齊商討。

  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來襲時,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遭受的打擊其實更深更大,但卻少有人關注這些國家的處境。本周末即將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峰會,一個重要議題就是探討國際金融領域監管規范和體制改革。分析人士指出,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預料將在峰會上再次義不容辭地充當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為他們發聲,為他們爭權。   歷史和經驗證明,當危機來襲時,最不需要負責的弱者往往受傷害最深。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原材料及出口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發展中國家出口收入銳減;有些國家貨幣突然對美元暴跌,有的甚至無法償還債務;另外越來越多的外國資本從發展中國家撤出,對這些國家的沖擊可想而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警告說,危機危害到了聯合國曾經給世界窮人的一切幫助,“世界窮人中最窮的那些人可能難以幸存”。   同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很早就敏銳地意識到金融危機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沖擊。中國副外長何亞非幾天前大聲疾呼,國際社會應高度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困難,不能因應對金融危機而忽略或減少對發展問題的投入。發達國家采取應對措施時,要考慮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世界銀行等有關國際機構也應采取專門措施,增加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   上月底,中國總理溫家寶明確指出,在完善國際金融組織體系時,要提升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知情權、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同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通電話時則強調,金融危機暴露了國際金融體系許多深層次的弊端,應認真總結教訓,在所有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尤其是要深入探討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完善國際金融組織、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等重大課題。   中國的立場和觀點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同。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表示,贊成中國和印度在處理環球金融危機上享有更大的發言權。在尋求化解金融危機的辦法時,必須要有發展中國家加入,一齊商討。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最近也宣布,計劃把發展中國家在世行中的股份比例提高到四成四,以增加發展中國家在世行的發言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則表示,在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時,他“更加關注的還是如何使發展中國家能夠盡量避免金融危機帶來的沉重打擊,目前這是更重要的事情”。   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形成,代表的是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利益。這次金融危機表明,國際金融體系必須“破舊迎新”。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現在的國際金融體系不公平、不公正,沒有考慮到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新的國際金融體系應包容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的多樣性;另外,現在世界經濟金融發展的無序性非常明顯,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希望世界經濟金融有序發展。因此,中方倡導的“公平、公正、包容、有序”,是未來新的國際金融體系必須要考慮的基本要素。   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雖然廣大亞洲國家要求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但最終因勢單力薄不了了之,唯一成果是催生了二十國集團。但世易時移,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無法單獨左右世界經濟,中國、印度、巴西等一些新興發展中大國則展現出巨大的經濟活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話語權,是大勢所趨。中國高調為發展中國家發聲,不僅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也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一貫體現,因為發展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 小資料:20國集團   20國集團 (Group 20) 由8國集團、歐盟以及一些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國家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參加的20國集團創始會議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正式舉行,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屬于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20國集團的GDP總量約占世界的85%,人口約40億。   20國集團屬于非正式論壇,旨在促進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的重要問題開展富有建設性和開放性的對話,并通過對話,為有關實質問題的討論和協商奠定廣泛基礎,以尋求合作并推動國際金融體制的改革,加強國際金融體系架構,促進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此外,20國集團還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國家提供了一個共商當前國際經濟問題的平臺。同時,20國集團還致力于建立全球公認的標準,例如在透明的財政政策、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領域率先建立統一標準。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