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包裝印刷業智能轉型 借力大數據 搭建“智能工廠”

時間:2016-12-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位于虎門鎮陳村工業區厚虎路的虎彩印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虎彩印藝”)車間,在數碼印刷機的影印下,一卷卷白紙變成了字跡清晰的“書”的雛形,再通過傳輸,將印有字體的卷紙帶到下一個環節進行切割、膠裝。“

位于虎門鎮陳村工業區厚虎路的虎彩印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虎彩印藝”)車間,在數碼印刷機的影印下,一卷卷白紙變成了字跡清晰的“書”的雛形,再通過傳輸,將印有字體的卷紙帶到下一個環節進行切割、膠裝。“這是虎彩印藝引進的數碼印刷設備,我們是國內首家引進該技術的企業。”虎彩印藝相關負責人說,憑借該技術,虎彩印藝成為國內領先的數字印刷與個性化服務企業。

作為印刷行業的龍頭企業,虎彩印藝跟隨時代的脈搏進行產業轉型和業務調整,從原先的從事煙盒包裝印刷到如今的數字印刷,業務涵蓋多個方面。

印刷機

A.從加工制造到數字化工廠

“虎彩印藝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4.76億元,位于全國印刷行業先列。”虎彩印藝董事長陳成穩透露。

在這個靚麗的成績單下,虎彩印藝并沒止步。陳成穩告訴記者:“我們在向新的‘倍增’計劃努力,這個過程或許很長,但虎彩印藝會堅持不懈。”虎彩印藝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企業的資產總額達到12.6億元。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過去單純的加工制造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缺乏品牌優勢使虎彩印藝長期處于‘微笑曲線’的底部。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大部分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缺乏自我品牌和渠道,難以直接面對消費者,對于找準他們的痛點存在難度。”陳成穩說:“固守陳舊的發展模式,企業難以實現‘倍增’,因此虎彩印藝必須轉方式調結構。”

談到從加工制造到自主創新發展,虎彩印藝的華麗轉型充滿了戲劇性。2010年前后,陳成穩在英國一展覽會上結識了美國科技資訊企業惠普公司。陳成穩瞄準商機,引入數碼印刷,自此虎彩數碼印刷進入快速發展期,并在國內首推數字印刷模式,開啟數碼印刷時代。

為了一探這項技術,記者來到生產車間一探究竟。走過密封的通風間,記者看到狹長的過道上擺放著一桶桶印刷的原材料,接著往前走,記者看到了一臺正在運行的數碼印刷機。虎彩印藝車間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它的成品是一本個性化相冊,白紙從數碼印刷機前端進去,設備后端便出來印有照片的彩頁,接著通過傳輸帶輸送到切割區、專線區等區域。”

探訪過程中,記者并沒有發現想象中工廠遍布黑漆漆的油墨或者工人滿身油墨的情形,整個生產車間整潔、明亮,還散發著書香味。“引入數碼印刷機后,虎彩印藝在生產經營中迎來技術革新,加速轉型。”陳成穩說。

虎彩印藝副總經理朱俊在虎彩印藝工作了15年,歷經學徒、經理、廠長、副總經理等職務,同時見證了虎彩的發展。他說:“中國的制造成本在增長,加上技術的創新發展,轉型也成為虎彩的必由之路。虎彩選擇數碼印刷,并不是作為傳統印刷的補充,而是取代,可以預見,不久后的未來數碼印刷將改寫印刷界的歷史。”

B.“玩起”精準個性化服務

“假設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京東上購了一本絕版書,按照以前印書需要做模板,印刷的成本非常高。虎彩印藝提出‘按需出版、實現零庫存’‘圖書POD斷版書按需印刷’等創新方案發揮數碼印刷的巨大優勢,解決出版社和讀者的難點與痛點問題。”陳成談起了“圖書版”的個性化定制服務。

“該服務也應用到C2B個性化影像等業務上。”陳成穩說,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或者客戶端下單,就可以在掛歷、筆記本、寫真、杯子上進行個性化定制,并在自己選定的彩頁上放上自己的照片或標注,通過這種個性化、零庫存印刷模式,實現柔性化生產。

陳成穩率先在國內印刷業提出“互聯網+數字印刷”模式,運用互聯網、云計算、電子商務等技術,重新開拓出個性化影像和按需出版兩大個性化業務的發展。

談到虎彩印藝為何要玩起這種“多批次、小批量”的個性化業務,陳成穩說,隨著經濟下行,有些產品的周期受到擠壓,很多生產商很難準確地把握產品的銷售周期。“在這種情況下,印刷的數量成為生產商最煩惱的問題,印多了造成庫存積壓,印少又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數碼印刷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這項個性化服務,自然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數據顯示,虎彩印藝的圖書印刷和個性化影像業務量從2013年的516萬元到2015年的8000萬元,短短兩年時間,同比增長了15倍。

陳成穩預估,按照目前的業務量和發展趨勢,今年圖書印刷和個性化印品的業務量將繼續呈高速增長趨勢。可見,虎彩印藝在保持現有工業水平的前提下,逐步推出創新化業務,實現個性化、柔性化生產,是企業“倍增”的有效途徑。

C.借力大數據搭建“智能工廠”

“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或者‘簡印’APP客戶端下單,就可以在掛歷、筆記本、寫真、杯子進行個性化定制,成品定制后由快遞送達消費者的手上,消費者可以實現零跑動。”陳成穩向記者勾勒了一幅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個性化定制的場景。

陳成穩說,隨著互聯網技術異軍突起,虎彩也趕起了“時髦”,巧用大數據實現全網營銷模式(天貓旗艦店+虎彩影像官網+虎彩自行研發的客戶端簡印APP),拓寬了公司個性影像業務線上銷售渠道,開創了互聯網+新紀元。

根據虎彩印藝2016年半年報顯示,“簡印”APP二季度注冊用戶環比一季度增長285%,可見,企業的全網營銷模式逐漸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除了巧用互聯網,挖掘大數據的奧秘是企業突破“倍增”瓶頸的關鍵要素,“在經濟環境的壓力下,虎彩印藝也面臨著轉型升級,在產業結構、產品的創新、市場需求等多個方面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陳成穩說,為了迎合時代的要求,虎彩印藝在深挖大數據方面做了很多嘗試。

隨后,陳成穩為記者勾勒了一張借力大數據、貫通物聯網的“智能工廠”的藍圖:消費者在線上下單,訂單上傳到中央系統,中央系統定位訂單所在的區域,將訂單指令發送給所在區域的工廠,由該區域的工廠負責推進該訂單的加工制造、物流、配送等相關工作。譬如,系統識別出訂單發自東莞,就會將訂單發給東莞的工廠生產,并提供相關的配套服務。”

談到虎彩印藝智能工廠的建設,朱俊告訴記者一個小故事。他說,在前幾年,考察美國大型印刷企業閃電公司的時候,發現其工廠只有6個工人上班,整個企業只有18個人,而其業務量每天可達2萬個訂單。“當時,我們驚呆了,沒想到這樣的超級大廠竟然那么少人。”朱俊說:“后來經過調研,原來閃電已經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從此我們可以窺視出自動化生產也將成為印刷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自此,我們也開始著手準備智能工廠的建設。”朱俊說:“智能工廠的建設有三方面的要素:首先,產品的標準化建設;其次,設備的智能化建設;其三,信息系統的建設。其中信息系統是智能工廠建設,相當于人的大腦,是鏈接產品和設備最為核心的組成要素。”

據陳成穩向記者透露,虎彩印藝自2013年開始累計投入數千萬元搭建物聯網和云平臺,智能工廠將在三年內全面運行,屆時將助力虎彩業績踏上新的臺階。

如今,虎彩印藝已經在東莞、紹興、山東、河北建立“云平臺”,下一步就是各個工廠件設備的鏈接,借力大數據,搭建好物聯網,屆時可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同時可以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多批次、小批量”的個性化生產。

■對話

虎彩印藝董事長陳成穩:

轉型要從消費者需求端出發

日前,南方日報記者走訪了本土轉型升級典范型企業虎彩印藝,探訪該企業實現“倍增”的路徑和創新業務的發展情況。

記者:怎么理解東莞提出的“倍增計劃”?

陳成穩:從宏觀層面來說,東莞憑借加工制造業贏得了“制造業名城”“世界工廠”稱號,東莞的制造業曾經風光無限。后來,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受大經濟環境影響,東莞經濟發展動力明顯不足,我們可以從出口、消費、投資這“三駕馬車”來理解和分析東莞為何會提出“倍增計劃”以及其作用。

從投資來看,前兩年,東莞依靠投資拉動了經濟的明顯增長,如今,在經濟環境下行與投資過熱雙重作用下,投資不再是東莞經濟增長的驅動力。

從出口來看,東莞將外貿依存度下降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然而,2012年末開始,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制造業發展中出現“再工業化”風潮,通用電器、耐克等品牌相繼加入回流潮,紛紛將生產線轉移到美國。另外,由于國內人工成本的上升,制造業中部分低端的產業也轉移到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回流和產業轉移的情況下,東莞的制造業難免受到影響,出口首當其沖。

從消費來看,很多傳統企業產能過剩,面臨著企業轉型和產業突破,為經濟添加新動能也存在難度。

在這種環境下,國家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的情況下,新舊動能的轉型,創新驅動發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實現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為新供給提供增量改革。此時,東莞提出的“倍增計劃”既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符合東莞當前的經濟形勢,通過引入優質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加快產業結構的動力轉換。

記者:近年來,虎彩印藝致力于創新業務形態,能否談談虎彩印藝如何從低端鎖定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的?當初為何作出這個決定?

陳成穩:當初,東莞產業結構在調整,傳統企業也面臨著轉型,與之共生的印刷行業也面臨困境,虎彩印藝也在尋找創新發展的路徑,從煙包包裝印刷向“印刷+互聯網”轉型,從傳統的大庫存到零庫存印刷成為轉型的路徑。

企業轉型不能盲目,要按照生產商的實際需求而定,正如數碼印刷是可變數據,實現零庫存、按需印刷,實現從低端鎖定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合。

更多資訊請關注印刷包裝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