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自無人機面世以來,由其引起的事故不勝其數,輕則只是炸機,重則威脅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據美國聯邦航空局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自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這段時間,總計發生了583起無人機事故。縱然無人機引起的多是一些小事故,但其潛在的危險性依然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
無人機引發事故的多種原因
此前,大疆無人機頻頻炸機,雷軍直播發布小米無人機時,無人機突然徑直降落,迪拜機場兩度遭到無人機的誤闖,被迫停止工作……一般而言,無人機引起事故的起因不外乎三種,一種是由無人機本身系統或是軟硬件等方面的引起的,一種是操作者操作不當引起的,還有一種就是外部環境所致。
由于無人機本身引起事故的緣由主要分為飛行控制系統、無人機動力系統的穩定性和電池。比如小米無人機直播中的炸機現象,事故后,雖然小米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低電量下的自動降落,但是一般無人機在低電量時會自動返航。并且,我愛模型資深評論人士高登輝點出,從畫面看,小米無人機炸機的時候是極速往下掉,指示燈也沒有進入保護狀態,應該是電池本身的問題。當然,除了電池,系統設置也是一個問題所在。
為了防止無人機的威脅,不少國家都出臺了相應的無人機管制條例,包括飛行的高度、禁飛區域等,然而,縱使如此,也依然阻擋不了“黑飛”的出現,尤其是航拍無人機。在無人機事故中,非法闖進機場、與飛機并頭前進等事跡常常見諸報端,眾所周知,哪怕是一只小鳥,其對飛行中的飛機所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容小覷的。像在2014年7月,一架無人機險些撞上一輛從倫敦希斯羅機場開出的A320空中巴士,該飛機當時離地面約為700英尺(約213.36米),又或者之前大疆的炸機事件,經調查,其中八成事故為新手操作不當所致。
在飛行過程中,周邊環境也是無人機飛行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據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和埃迪斯科文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2006年-2016年期間澳大利亞發生的150起無人機事故中,64%的事故是由于無人機失靈造成,其中又以通信故障問題占比最大。無人機主要依靠無線傳輸進行導航和控制,而無線傳輸極易受到磁場和距離的干擾,也就為無人機的操作增添了一層隱患。另外,據知情人透露,此次Facebook無人機的結構性損壞的原因除了起落架的缺乏之外,當時強于預期的風力也是一個原因。
避免無人機威脅,花招百出
對于無人機本身的問題,我們只能將之交于提供商解決,而操作以及環境方面的問題,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是可以予以掌控的。
在國家方面,鑒于無人機的潛在危險性,不少國家或地區都出臺了無人機的相關條例,比如美國的FAA,不僅規定了商用無人機的飛行范圍、高度、視距等,也將操作者的資格納入了考核范圍。不過,都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即使做出了罰款條例,也依然阻擋不了人們對于“黑飛”的躍躍欲試。
為此,有些國家也做出了一些應對政策,像日本,率先做出了用漁網捕捉黑飛無人機的實例,自此,美國、荷蘭等地也紛紛推出類似的政策,通過各種各樣的設備來捕捉和控制無人機,就在近日,上海交大也研發了一套針對無人機的“網捉”系統。
除了網捕,受到荷蘭警方成功嘗試使用老鷹抓無人機的啟發,法國軍方想出了一個新奇的辦法——通過訓練老鷹來應對非法進入市區上空的無人機。據法國一名空軍將領茲莫爾曼表示:“這些老鷹從數千米之外就能識別出無人機,并將其截獲。”目前,有4只金鷹正在訓練當中。
此外,在捕捉無人機方面,還有無人機狙擊槍、激光槍等武器。不過,鑒于戰場與城市的區別,某些方法并不適用于城市。
在預防危險方面,通過政策和相關行動,國家做的已經夠多了,剩下的只在操作者個人了。按照一般情況,在賣出無人機產品時,商家都會給買家進行一個簡要的培訓。但是,鑒于目前無人機市場的混亂,人們往往會忽略“培訓”這一必要步驟,由此造成因操作不熟練發生的炸機事故頻發。另外,一些玩家本身常常忽視說明書或是無人機條例,明知故犯的情形并不少見。
有人說,無人機都是一路炸過來的,可見,無人機炸機事件還是比較常見的。但是,若只是無人機本身的問題也就罷了,更多的事故都是由于操作者的不當操作造成的。為了降低無人機的潛在威脅性,在技術廠商提升相關技術的同時,無人機規定的出臺完善以及操作者的自身約束顯得更為艱難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