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制定了《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應用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提出未來三年要初步形成工業互聯網的生態體系,力爭成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城市。隨著上海發力工業互聯網,預計新的投資熱點即將形成,資本將迅速涌入。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計,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年產值將達2250億美元,超過消費物聯網1700億美元的產值,前景廣闊。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GE提出,是指一個開放、全球化的網絡,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利用物聯網和軟件定義的設備,工業互聯網能夠充分開啟工業領域的巨大效益,以培植工業和通信業發展新動能。
實際上,工業互聯網整合了工業革命和網絡革命的優勢,融合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技術,來實現工業產業和效率最優。所以,GE認為工業互聯網能夠再造一個美國經濟。
按照GE計算,工業互聯網若幫助美國工業生產率提高1%-1.5%,那么未來20年將使美國平均收入水平提高25%-40%,為全球增加10-15萬億美元,相當于一個美國的經濟規模。
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眾多巨頭加入。除了最為積極的GE——現已推出24種工業互聯網產品,還有科技巨頭微軟、飛機引擎制造商羅羅公司等在發力工業互聯網。
從布局范圍來看,工業互聯網的終端工業設備、數據平臺、軟件應用和服務等受到追捧,吸引了眾多初創企業及行業巨頭的大量投資。
不過,要推動工業互聯網,仍需多方面協調合力。例如,對大企業來說,需要越來越多的對外協作,組織架構會面臨挑戰;對中小企業來說,資金和成本的壓力將是一大阻礙。
所以,發展工業互聯網,需要靠政府從中推動,才能實現制造業向工業互聯網模式轉型,形成疊加、聚合效應,加快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的轉換。這其中,上海便是典范。
在上述制定的計劃中,上海將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鋼鐵化工等六類重點產業,來做試點示范引導。通過融合物聯網、工業云、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重點產業的工業互聯、數據互通,使得制造業朝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與服務化延伸方向發展。
綜上,工業互聯網市場潛力巨大。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