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黃金時代來臨 加速全行業開花結果

時間:2016-11-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人工智能的全球大潮下,中國擁有自己的特定機會。

“30年前,我就在做人工智能產品,”11月14日,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18周年會上,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笑言自己當初成為了先烈。在他看來,這30年來,人工智能行業最大的差別在于,曾經企業都怯于承認從事這一領域,如今,但凡企業都希望聲稱自己與人工智能沾邊。

這意味著,當前正是形成人工智能巨頭的“黃金時代”,而巨頭一旦手握人工智能的“鑰匙”,便將在很大程度上問鼎人類的未來。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指出,創新浪潮經歷了個人電腦、互聯網、移動之后,如今的智能浪潮將更具沖擊力。“無論PC還是智能手機,所有設備都只是人類肢體的延伸,而人工智能將是人腦的延伸,它是人類進化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的全球大潮下,中國擁有自己的特定機會。“在中國,目前人工智能科學家相對欠缺,開發人工智能相關應用并產生商業價值的企業也相對偏少,”李開復坦言,“目前國內致力于人工智能應用的企業集中在BAT,我認為中國最大的機會在于,將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尤其傳統領域——盡快地呈現價值。”

尋找中國機會

華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貢獻率已不可小覷。

據創新工場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0年內,在50個世界頂級人工智能領域期刊的作者中,華人的文章總數從2006年占比23.2%提升至2015年的42.8%,文章引用總數占比從2006年的25.5%提升至2015年的55.8%。

盡管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研究做得不錯,成長速度飛快,但中國人工智能頂級水平仍有待開發。從世界范圍來看,谷歌已創造出全球規模最大的“谷歌大腦”,其自動駕駛汽車項目領先于傳統汽車廠商和其他大多數公司;微軟發布全球首款個人智能助理小娜,微軟小冰也以其獨特的情感技術框架立于全球聊天機器人之巔;Facebook利用神經網絡來翻譯每天超過40種語言的約20億帖子,還利用神經網絡進行照片搜索和組織;國內唯一可相媲美的公司為百度,創造出國內最具規模的“百度大腦”。

“目前中國與國外相比,在基礎研究和應用方面仍有差距。”百度總裁張亞勤坦言道,“中國的論文可能已經在產生很大影響,但這些影響需要更多年才能實現產品化。”

而在李開復看來,差距也正是機會所在。李開復強調應盡快將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尤其傳統領域普及,進行價值呈現。“隨著人工智能平臺化的普及,更多相關工具的形成,更多年輕人的涌入,中國人工智能有望在三年時間內產生極大的價值。”

事實上,在中國當前大量傳統領域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前景甚于美國。例如,美國銀行常年擁有自身的數據分析系統,并已磨合得很好,相較之下,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在中國本土銀行便能更加迅速地產生價值。此外,盡管中美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均會經歷用戶暴增的階段,但中國用戶量更多,也就形成了更大的需求空間,這些都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機會所在。

對于人工智能普及化,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明確指出,這正是微軟當前所致力于的事情。“我們希望讓人工智能普及化,讓各行各業都能夠使用到人工智能技術。”洪小文指出。以汽車行業為例,微軟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很好地應用到汽車中的無人駕駛場景之中,賦能傳統汽車廠商。此外,微軟也與科通芯城集團旗下的硬蛋平臺有所合作,以軟件形式支持智能硬件廠商開發不同的人工智能功能。

靜下來,看長遠

一方面是中國人工智能機會可觀,但另一方面,當前國內各方對人工智能給予了太多期待,“現在做什么都是人工智能,”張亞勤指出,“我不希望今年人工智能被吹得很熱,但明年大家看到進展不如預期,又產生失望情緒。”

根據艾瑞方面測算的數據,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190億元,年復合增速約19.7%,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則將達到91億元,年復合增速超過50%。市場規模的暴漲引發資本的競相追逐,據VentureScanner統計,2014年人工智能領域全球投資額為1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50%。2015全球人工智能公司共獲得近12億美元的投資,其中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約65家創業公司獲得投資,合計29.1億人民幣。

但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技術層發展,技術層需要重點關注新算法,受迫于現實的是,核心算法開發周期長,很難在短期內有飛躍提升。因此,張亞勤強調,對人工智能的心態應該靜下來,看長遠。

在長遠期待之下,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企業則難免有所投入,因此健全的商務策略尤為必要。“把人工智能以智能云API的形式讓其他企業、開發人員調用,將成為一個未來的方向,但需要經歷一個周期。就如90年代初期便有企業在做智能手機,但直到2007年才真正開花結果,因此基本的業務及產品一定要健全,比如在微軟轉型的過程中,Windows、Office等我們的基本業務都是很穩健的。”洪小文向記者指出。

此外,洪小文還強調,在向人工智能轉型過程中,公司同樣需要找準自己的優勢與定位,要看到自己的專長。“比如微軟的專長是軟件,就繼續強化這方面的內容。即便要嘗試做新的內容,也需要發揮自己的特色與長處,有所為有所不為。”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