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池是新能源車企成本戰的關鍵

時間:2016-09-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受到今年財政部清查騙補、準入門檻提高、補貼退坡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到深刻反思階段。

9月20日,在2016中國汽車品牌發展論壇上,針對純電動車續航里程有一番激勵的討論。東風日產啟辰事業部副部長李廣濤認為:“里程越長,補貼越多,但消費者實際不需要那么長。”

受到今年財政部清查騙補、準入門檻提高、補貼退坡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到深刻反思階段。我國新能源車從政策刺激開始向政策和個人需求雙重驅動轉變,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已經箭在弦上。

北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楊加彪提出,“北汽發展新能源的思路是生態圈化的。”對于業內關注的江淮與大眾新能源合資項目,江淮乘用車備件營銷公司總經理汪光玉回應,“合作是為了把發展新能源戰略堅持到底。”

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上汽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說,“做新能源不能只賭一條線,但隨著電池成本快速下降,上汽會在電動車上投入更多?!贬槍ρa貼退坡機制,車企如何把市場驅動力從政策轉向產品,推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將是立足未來的前決條件。

地方補貼造成小市場

“如果能夠把地方補貼取消,對構建整個中國大平臺市場是非常有利的?!彬v勢汽車首席執行官嚴琛表示。

據調查顯示,由于地方補貼的金額各有不同,新能源市場僅是小區域范圍,尚不能形成大流通。以上海、杭州、南京為例,三地補貼金額不同,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會有比較大的差異,讓消費者有不平衡的心理。

“特斯拉的價位也很高,但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非常好,拿不到國家和地方補貼一分錢,就是因為沒有補貼對它的約束和束縛,全國整個市場都是在它的掌握范圍之內。”嚴琛說。

此外,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有20%的退坡,嚴琛坦言,這一臺階對于車企而言壓力巨大。她建議,新能源汽車行業應該由政府補貼型轉向政策驅動型,包括碳積分交易、企業燃油均值消耗和積分替代政策,應及時出臺。

“車企要提高新能源產品本身的競爭力,性能、品質、可靠性、耐久度都要好,讓消費者覺得選用一款純電動,一點都不比現在燃油車差,新能源市場上又有那么多豐富的選擇,可以讓大家很滿意地選到自己心儀的車型,不管是SUV也好,家用MPV市場也好,只要產品選擇性多樣化、豐富了,自然消費者會被引導到這個趨勢里來?!眹黎”硎?,到那個時候就是拼市場、拼產品的一個市場競爭時代,而不是政策驅動的時代。

“新能源汽車目前仍然是小眾群體消費,綜合成本相比燃油車還是有一定競爭力,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把小眾群體向大眾消費引導。”江淮乘用車備件營銷公司總經理汪光玉表示。

江淮新能源汽車起步較早,2010年已實現商品化。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車要占總體汽車銷售量的30%,形成新能源汽車、節能汽車和智能汽車并行的格局。

對于財政補貼退坡,江淮的打法是,將產品系列化并分銷售區域逐步推廣?!癷EV4、iEV5都是單品過萬臺的產品品種,把產品進一步細化,現在已經在銷售iEV6S、iEV6-E,還有iEV7的研發,后續的產品都做了比較完整的儲備?!蓖艄庥裾J為,新能源汽車銷售與政策緊密相關,一區一策,“目前可銷售的城市還不太多,將隨著政策的變化,成本的優化,我們逐步擴大銷售區域?!?/p>

電池降成本是關鍵

補貼退坡對車企來說,解決方案除了通過整個產業鏈的提升,供應商成本下降以外,更多的是整車廠的技術進步。其中上汽和北汽成為典型企業。

“通過技術進步讓消費者更加認可新能源產品,包括新能源產品提供特殊的優勢、性能。”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上汽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坦言,“大家都說電池貴,跑300公里要50度電,如果跑300公里只要30度電,成本就會大幅下降。電池供應商每瓦時的成本和整個動力系統成本的降低,需要整個汽車研發團隊從方方面面來做工作,包括整車重量、風阻、輪胎滾動阻力等?!?/p>

據其介紹,上汽真正量產的新能源汽車只有三款,分別是e50、e550和e950,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的工程開發成本過高,在生產e50時,僅工程開發就花了8億元。

這幾年隨著電池的成本下降,上汽會在電動車上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兩年內將會推出多款電動車產品?!霸?020年之后,插電混動、純電動、混合動力、傳統汽車,哪個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是最關鍵的。而上汽的技術路線是,插電混動、電動、混動都會投入很大的精力?!敝燔娬f。

e550原來剛上市的售價跟現在的售價相比,廠家指導價降了近2萬元,原因是電池技術的進步取得了成本上的比較優勢?!敖窈髮陔姍C、電控、輔件、驅動系統效率上面繼續努力,希望供應商、整車企業,跟消費者、國家政策一起協同,滾動發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瞄準技術進步而非政策補貼?!敝燔姺Q。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