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互聯網技術、產業與交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尤其網絡約車、網絡購票、交通一卡通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各項方案措施也在政策上為智能交通發展照亮了發展道路,逐漸將智能交通帶入新紀元。
我國智能交通建設前景可期
從近兩年來國家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對于智能交通產業的支持與引導是顯著的。首先,推動智能交通產業持續發展的根本性政策是國家持續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它為智能交通保持巨大需求態勢起到基礎性作用;其次,數據開放、“互聯網”等為行業重組、甚至洗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催化作用。第三,PPP政策引導或將引導社會資本對智能交通行業巨頭顯現產生重大影響。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以年平均20%的速度高速增長,目前年度規模已經突破200億元。而根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智能交通市場規模為246億元,同比增長25%,2010年到2014年復合增長率為24%。2015年上半年我國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合計達110.2億元,同比增長近20%。機構預計,隨著多項政策持續加碼,預計未來10年我國智能交通的資金投入將超過1700億元。
智能交通系統助力城市交通治理功不可沒
對于快速發展的城市交通體系,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在很多方面已經派不上用場,搭載網絡化和大數據的智能交通系統開始成為城市交通治理的得力助手。以車輛篩查為例,在智能交通領域稱為“過車記錄檢索”,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我國已經能夠實現對總量75億條的過車記錄,在1秒鐘內完成精確車牌檢索,對于車牌號不完整的模糊檢索也能在3秒鐘內完成。
智能交通系統作為交通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十三五”期間仍將是我國交通科技領域重點支持和發展的戰略方向。針對“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對交通運輸提出的重大需求,以解決我國綜合運輸效能低下、公眾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態勢嚴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務水平落后等迫切問題為導向,面向應用需求,繼往開來,創新引領和推動智能交通的持續發展,是我國智能交通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思路。
未來智能交通產業將呈現兩大發展方向
從國家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戰略格局來看,智能交通產業將有兩個大的發展方向:其一是現有綜合交通格局在橫向擴張和縱向關聯,其二是培育全新的智能交通體系。橫向擴展是指區域綜合交通將成為重點方向??v向關聯是指依托大數據資源形成的“數據智慧”。全新的智能交通體系是指車聯網、智能駕駛等新一代智能交通產業。
區域綜合交通是智能交通發展的戰略性方向之一。隨著國家城鎮化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機動化的社會需求將持續升溫。社會經濟的發展模式將由“極化帶動(一中心城市為核心帶動周邊城市)”向“區域協同(區域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互補、資源利用模式轉變&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轉變,與之相伴的智能交通重點方向必定是區域綜合交通,也就是說:智能交通格局將向橫向擴張,需要解決密切關聯的城市間的交通效率問題,需要考慮綜合交通模式間的協同問題。
另一個嶄露頭角的全新方向就是車聯網、智能駕駛等。面對日趨復雜的交通態勢,無線寬帶網絡、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智能終端等信息技術迅速與智能交通相結合,通過車聯網構建智能交通全新運行環境,通過智能駕駛打造全新交通工具。這種全新的智能交通業態將顛覆性舊有的交通業態,將智能交通帶入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