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永川舉行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新產品發布會(威諾克專場)。當天,國內第一條自主研發設計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在永川區成功面市,實現了“無人車間”“無燈車間”的智能化生產。
填補國內外空白1條生產線可代替21名工人工作
發布會上,重慶威諾克公司總經理宋國安向大家介紹了新技術新產品——全國首條雙Y軸發動機缸蓋(體)智能化生產線,該生產線由重慶威諾克公司技術人員同德國AMTC、同濟大學中德學院、重慶大學聯合研制,第一次實現了連續生產、智能化、柔性化、機器人的完美結合,是發動機缸蓋(體)企業全面代替國外進口生產線的首選之一。
“1條智能制造生產線可以代替21名工人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據重慶威諾克公司總經理宋國安介紹,雙Y軸發動機缸蓋(體)智能化生產線具有四個“100%”特點:100%連續生產不停機、100%單元集成智能化、100%加工生產柔性化、100%機器人值守無人化。
據介紹,該生產線為重慶威諾克公司自主研發,受11項專利保護,能夠或基本能夠替代進口機型和生產線,徹底結束進口機型動輒上億元/線高昂代價的歷史。由于實現了100%加工時間與輔助時間重疊,提高了加工效率和設備利用率,將加快行業智能化進程,提高永川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水平。
據科技部信息中心記錄,該技術屬行業首創,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年創效益551萬兩年半時間即可收回成本
作為國內第一條自主研發設計的智能制造生產線,雙Y軸發動機缸蓋(體)是屬于自主研發、科技創新出來的成果。
按照一條生產線投資1500萬元左右,年產量15萬套、年創造效益551萬元,預計投資回報周期為2.5年左右。從每年創造效益預測看:按照生產節拍3分鐘/件,年產量15萬只、年產值7000萬元按照利潤10%計算,年創造效益700萬;節省人員15人、年節省薪酬支出90萬元;合計效益790萬元。
由于是主線加工設備,沒有包括裝配加工和試驗輔助工序,實際效益按照70%計算為553萬元。其中:比停機裝卸產品的普通生產線增加效益20%即年多生產成品3萬套、多實現產值1400萬元、多創效益14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威諾克客戶代表參觀了新產品生產線。重慶威諾克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還與AMTC、中德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重慶紅億機械新產品分別完成國際戰略合作,新產品訂購的簽約工作。在當天下午,重慶威諾克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還舉行了新三板掛牌工作啟動儀式。
據了解,重慶威諾克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堅持用心“智”造典范,是“全國首家量身定制高效智能系列設備龍頭供應商”。目前已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重慶市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榮譽。研發制造自主品牌“威諾克”VSC-50S/2雙工作臺立式加工中心,雙軸臥式加工中心HMC-40/50/60/2”等五大系列創新產品可提高3-10倍的生產效率,并獲專利二十余項,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
集群效應逐步顯現永川機器人產業初具規模
據介紹,永川區屬于重慶五大功能區域中的城市發展新區,是全市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近年來,永川區瞄準產業發展方向和全市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充沛的技能人才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加快培育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全市乃至全國的智能裝備制造業基地,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先后引進固高科技、廣州數控、哈工大、德國埃馬克、陜西恒通3D打印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產業競爭力,聚集企業120余家。
永川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初具規模,集群效應逐步顯現,永川區已成為全國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受到各方關注,得到國家工信部、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協等國家部委的肯定,先后被評為中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范區、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制造(機器人)產業示范基地。在《重慶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5年-2020年)》中,專門提出將永川區著力打造成為全市智能裝備綜合示范區,發展機器人、數控機床和增材制造裝備的研發、測試、制造、服務等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