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光伏農業推廣不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標準的缺失,不但光伏農業舉步維艱,光伏農業投融資更是難上加難。經過中國光伏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專家與專業光伏農業企業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在7月22日的會上通過了專家委員會審定的中國第一批光伏農業團體、企業標準,開創了世界光伏農業標準的先河。
光伏農業,一個正確叫法應該是“農業光伏”卻被強勢文化錯用又被市場將錯就錯的詞匯,一個令光伏中人躍躍欲試、屢遭政策挫折卻又欲罷不能的市場。
7月22日在連云港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光伏農業標準研討會暨朗禾農業科技大會”,一定會讓與光伏農業有關的一些遺憾開始撥亂反正,讓與光伏農業有關的管理者在這種撥亂反正中改變過去的看法。
因為光伏與農業可以互補的基因、構造中國能源合理供給結構的需求、發達國家光伏與農業成功的探討等因素的共振,使得中國的光伏農業從2013年開始了它少年時期的沖動,以及隨之而來的農民和國土、林業等管理部門的反彈,也使得光伏農業目前進入一種不尷不尬的局面。
造成這一初衷與結果背離的原因也很簡單:世界領先的光伏產業攜強大的資本力量,以一種不可一世的態度強行進入農業市場,行事缺少科學機制,結果注定不是最佳。于是,就有了國土管理部門“對建設占用農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應按建設用地管理”的要求,也就有了林業管理部門嚴懲光伏電站投資企業的遺憾結果。
光伏農業在中國,一定不是最優的選擇,但一定是必須的選擇,至少會有世界最大的光伏農業市場。過去,農業中人不支持光伏,只是因為農業中人還沒有說話的機會;管理部門不支持光伏農業,只是因為光伏中人還沒有找到說服管理部門的理由,只是因為光伏農業還在尋找科學發展的過程之中。
7月22日的會議,讓人們看到光伏農業一個質的變化正在悄然無聲中發生著,它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農業中人已經成為光伏農業會議的重要成員。
過去的光伏農業會議幾乎是光伏人的天下,這樣的會議就如同老紅過去的笑看光伏融資會議,討論光伏融資難卻沒有金融中人的參加。7月22日的會議一改這一滑稽局面:會議近一半的參加人員來自農業中人,比如甘肅省臨洮縣三益村龔志榮主任,比如河南等省多家農業企業家;
會議一半的發言人來自研究農業的專家,比如負責農業科技推廣的中國農業大學的副校長張建華,比如研究農業標準、農業設施技術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農科院頂級農業專家李鑫、劉文、劉文科等??傊磙r業企業利益、農業設施科學的聲音頭一次超過了光伏投資企業的聲音,這既是質的變化,更是光伏農業希望的開始。
另一個方面是,中國第一批光伏農業團體標準即將出臺。
過去光伏農業推廣不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標準的缺失,不但光伏農業舉步維艱,光伏農業投融資更是難上加難。
經過中國光伏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專家與專業光伏農業企業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在7月22日的會上通過了專家委員會審定的中國第一批光伏農業團體、企業標準,開創了世界光伏農業標準的先河。
這些標準包括:《光伏農業系統技術導則》,《光伏農業術語與符號》,《漁光一體池塘及園區建設、養殖管理技術規范》,《光伏獼猴桃果園技術導則》,《光伏油用牡丹園技術導則》,《光伏農業電站系統設計、施工、驗收與維護規范》。這些標準,不但是建立在通威、朗禾、豫新這三家已經有了三年以上光伏與水產養殖、光伏與個別經濟作物種植經驗的基礎之上,更是建立在大量檢測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比如通威提交的《漁光一體池塘及園區建設、養殖管理技術規范》就是建立在12萬個數據支持的基礎之上。
當前的光伏企業發展缺少獨特的商業模式,投資光伏電站市場總是擺脫不了依靠路條、資金的“兩型推動”思維,改變這一窘態的路徑之一在于“跨界”。老紅以為光伏與農業的結合是一種值得探討的“跨界”,只是這種探討必須建立在改變以往那種強勢光伏弱勢農業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光伏與農業科學結合、光伏農業標準逐步完善的基礎之上。
光伏農業在中國必將大發展,這是不以農業中人、光伏中人、有關管理部門中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這一事實、接受這一事實、擁抱這一事實、科學引導這一事實應當是最正確的選擇。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