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狀況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處于風口浪尖,并顯現出高端產業低端化趨勢。這一情況的出現有市場需求以及金融機構助力的原因,也有因盲目發展而衍生“虛火”的原因。那么,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國內機器人企業又該如何走好有中國特色的機器人發展之路?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正在走入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深陷“世界工廠”、“小而散”發展誤區
由于我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與國際的差距還非常大,盡管我們已經進入全球機器人最大的市場,但是國內機器人產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去年全球機器人銷售22.5萬臺,國內銷售5.6萬臺。在這5.6萬臺中,國內大大小小約500家機器人企業僅僅分得不到30%的份額。中高端機器人領域,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模式單一,缺乏戰略性與全局性,沒有看清機器人產業自身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沒有提早布局機器人產業,還是沿襲傳統產業發展老路,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國外機器人投資建廠。因而,國內發展機器人產業一定要走出“世界工廠”的誤區,要積極瞄準機器人產業轉型升級新的發展方向,而不要總是步他人后塵。
盲目開展“機器換人”有礙本土機器人生存
盲目“機器換人”的弊端非常明顯。首先,由于國內機器人企業缺乏較強核心競爭力,大量推廣使用“機器換人”計劃,反而會被邊緣化,進一步擠壓國內機器人企業的生存空間;其次,由于“機器換人”與扶持本土機器人政策脫節,機器換完了,當地的機器人產業并沒有發展壯大起來;再次,“機器換人”模式簡單粗放,沒有戰略性與全局性,沒有看清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
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升級應該是對企業進行總體設計,從生產環節、營銷環節、管理環節,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全面改造,機器人只是生產線上的工具。當然,這樣的改造并不適合所有的企業,不僅投入非常巨大,而且對產品和市場要有足夠信心。
遍地開花的“機器人示范基地”缺乏示范性
傳統機器人產業在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后,也面臨新一輪轉型升級的挑戰。在工業4.0的大背景下,我們要設法進入機器人產業的中高端,而不要僅僅停留在生產加工環節。現在,一些城市僅僅依靠引進一兩家國外機器人企業建了幾個生產車間,有關部門就授予“機器人產業示范基地”,這樣的示范基地卻沒有發揮多少引領帶動的效果。很多合資或獨資的機器人企業沒有實驗室、沒有研發中心、沒有研發團隊,實質就是一個生產車間。
以市場換技術汽車產業就是前車之鑒
目前,我國機器人企業整體上“小而散”,缺乏競爭優勢,高層次人才嚴重短缺,科研基礎十分薄弱。我國機器人產業要有出路,就應該好好總結汽車產業發展的慘痛教訓。用市場換技術。市場讓出來了,技術卻沒有得到。任何技術都是有生命周期的,絕對沒有一成不變的技術,而任何技術的更新換代一定是跨越式的,機器人行業現在急需的是深層次、顛覆性的創新。我國如果要想擁有機器人領域最偉大的公司,就必須舍得在研發上持續投入,必須擁有一支龐大的國際化的研發團隊。任何一項偉大的成果都取決于一次次勇敢的冒險。
沒有看清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
人類社會將在10年左右基本進入智能制造時代,我國在未來10年,將基本完成工業化目標。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機器人產業也需要不斷轉型升級,不斷深化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眾多先進技術的融合發展。
目前國內大大小小近千家機器人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核心人才嚴重短缺,技術實力薄弱,市場占有率低,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恐怕國內的機器人都應該冷靜地想一想下一步發展的方向是什么。
智能機器人作為新一代生產和服務工具,對人類開辟新的產業,提高生產水平與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要發展機器人產業,除了避免陷入誤區外,掌握機器人行業最尖端的技術也是十分必要的。當下,機器人產業中最先進的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
AVG機器人協作技術
相對于單個機器人的“單打獨斗”,多個機器人之間的協同作業更為重要,而這需要一套完備的調度體系,要保證車間里眾多同時作業的機器人相互之間協調有序。多機器人協同控制算法這一技術平臺可以協同控制幾百臺智能機器人共同工作,完成貨物的訂單識別、貨物定位、自動抓取、自動包裝和發貨等功能。
腦電波控制技術
遠程臨場機器人在未來會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戶需要佩戴一頂可以讀取腦電波數據的帽子,然后通過想象來訓練機器人的手腳做出相應的反應,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意念來控制機器人的運動。它不僅可以通過軟件來在識別各種運動控制命令,還能在行徑過程中主動避開障礙物,靈活性很高,也更容易使用。
物聯網嵌入式技術
隨著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更多的設備甚至更多的未成品將使用標準技術連接,可以進行現場通信,提供實時響應。
云計算機器人
云計算機器人將會徹底改變機器人發展的進程,極大地促進軟件系統的完善。在當今時代,更需要跨站點和跨企業的數據共享,與此同時,云技術的性能將提高,只在幾毫秒內就能進行反應。
大數據及分析技術
數據越來越多,而人類的解讀能力是固定的。計算機可以幫助人類找到自己的盲點,數據化讓計算機和人類得以溝通和結合。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模式最近只在全球制造業大量出現,其優勢在于能夠優化產品質量、節約能源,提高設備服務。
機器人自主式技術
機器人在不斷進化,甚至可以在更大的實用程序中使用,它們變得更加自主、靈活、合作。最終,它們將與人類并肩合作,并且人類也要向它們學習。這些機器人將花費更少,并且相比于制造業之前使用的機器人,它們的適用范圍更廣泛。
生機電一體化技術
生機電一體化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前沿科學技術,將該技術應用于機器人上,通過對神經信息的測量與處理與人機信息通道的建立,將神經生物信號傳遞給機器人,從而使機器人能夠執行人的命令。
安防機器人巡檢技術
智能巡檢機器人攜帶紅外熱像儀和可見光攝像機等檢測裝置,在工作區域內進行巡視并將畫面和數據傳輸至遠端監控系統,并對設備節點進行紅外測溫,及時發現設備發熱等缺陷,同時也可以通過聲音檢測,判斷變壓器運行狀況。對于設備運行中的事故隱患和故障先兆進行自動判定和報警,有效消除事故隱患。
超限機器人技術
在微納米制造領域,機器人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把原來看不到、摸不著的,變成了能看到、能摸著的,還可以進行裝配和生產。這個微納米機器人可以把納米環境中物質之間的作用力直接拓展,對微納米尺度的物質和材料進行操作。
仿真模擬技術
模擬將利用實時數據,在虛擬模型中反映真實世界,包括機器、產品、人等等,這使得運營商可以在虛擬建模中進行測試和優化。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