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一臺臺運作著的數控機床散發著熱氣,工業機器人們密切配合,中控室的各項指標自如跳動。這家企業的自動化生產線粗看好像與別家沒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家企業所用的智能裝備、數控系統、工業軟件,均是國產。
7月24日,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經驗交流會在東莞召開。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強調,“新一輪工業革命對中國是極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極大的機遇。《中國制造2025》的重中之重是做強做優智能裝備制造業,用自主可控的先進裝備武裝中國制造業”。
據透露,廣東力爭到2017年,全省先進制造業增加值超1.8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其中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建成4個產值超10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
國產設備
滿足智能制造最核心需求
“國外設備硬件成本高,以機床為例,進口機床價格是國產的1—2倍。而且由于系統不會開放給我們,制造數據無法全部獲取和控制,也就沒法實施定制做二次開發。再者,由于用國外設備數據不夠安全,從事軍工、航天等領域將受到限制。”
勁勝執行總裁王建表示,“國產設備也能滿足生產加工的需要,為什么要買國外的產品?目前我們研發和采用的國產產品穩定性能滿足需求,而且性價比高,最重要的是能將系統開放,從而完整、即時、安全地獲取和運用數據,滿足智能制造最核心的需求”。
對此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高度評價:“高度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工廠是用中國自己的裝備武裝起來的。以前我們發展智能制造所需的關鍵裝備、核心零件和應用軟件難以找到符合需求的國產產品,大家不愿意用。近年來有了比較大的改觀,在廣東勁勝,數控機床、AGV小車、工業軟件等,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這讓我們推進智能制造更加有信心。”
“我很高興現在已有一些企業嘗試復制勁勝的模式,國產裝備需要提高和改進,但是如果市場不去用就肯定沒法改進。對于我們這樣的制造大國,要培育強大的自主品牌裝備和支撐系統,才能使制造業向服務化轉型升級,提供數字化、智能化工廠的解決方案。”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說。
粵11個智造試點示范項目
通過國家評審
勁勝是廣東發展智能制造、大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東緊緊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任務,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制定實施《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及相關政策措施。
據工信部部長苗圩介紹,2015年以來,我國已連續兩年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確定了109個試點示范項目,試點行業、區域覆蓋面不斷擴大。“這其中超過1/10是廣東的試點示范項目。”據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廣東自去年5個項目獲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立項后,今年又有佛山維尚家具、康美藥業、東莞瑞必達等6個項目入選。目前11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通過國家工信部評審。
另外,廣東還積極開展智能制造領域骨干企業培育認定,目前全省共認定二批智能制造骨干(培育)企業,有骨干企業28家,培育企業46家。通過骨干企業引領,帶動中小企業協作配套,壯大示范基地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潛力,帶動基地智能制造產業發展。
“新一輪工業革命對中國是極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極大的機遇。《中國制造2025》的重中之重是做強做優智能裝備制造業,用自主可控的先進裝備武裝中國制造業。”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強調,今后30年,在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也就是“智能制造”這一核心技術方面,中國制造業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完全可以實現戰略性的重點突破、重點跨越,實現與西方發達國家并行甚至超越。我們應該有這樣的道路自信,應該集中全國優勢兵力打一場戰略決戰,實現中國制造業的彎道超車、跨越發展。
據透露,廣東力爭到2017年,全省先進制造業增加值超1.8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其中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建成4個產值超10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到2025年,全省制造業綜合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建成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示范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