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地點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法收費公路的貝德福德市出口,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MODLEX在駛離出口時撞上右側道路護欄,隨后反彈至中央隔離帶并發生側翻,所幸這次事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然而,這并不是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發生的第一起事故。就在今年5月7日,由于強光照射特斯拉MADLES無法分辨對面掛車車身的白色面,造成剎車功能未能啟動,駕駛員當場死亡。
其實,無人駕駛汽車事故的發生并不在少數,就連這一方面的老手谷歌也不能幸免于難。可以說,屢屢頻發的無人駕駛事故無疑讓本就得不到公眾完全信任的無人駕駛技術雪上加霜。無人駕駛技術是否真的安全可靠,是否還具有繼續研發的價值,未來是否還能實現普及?這些問題不僅困擾著業內人士,也引發其他各界的深思。
事實上,特斯拉車禍事件確實讓一些正在著手準備或剛進入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企業放緩了腳步,但筆者認為這并不代表無人駕駛汽車就此止步,目前仍有不少企業致力于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阿里巴巴就是其中之一。
7月6日,在阿里巴巴和上汽聯合舉辦的發布會上,中國電商巨擘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王堅表示,阿里巴巴即將推出無人駕駛汽車科技,基于這一平臺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或許很快就能與大家見面。
相較于阿里巴巴,在這一方面起步更早的谷歌更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根據今年6月份公布的最新進展報告顯示,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現在已提高了與騎車人共享道路的能力。如果未來軟件達到一定的水平,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還能在黑夜中檢測到自行車的狀態,甚至自動鳴笛示意騎行者,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除了阿里巴巴、谷歌之外,其他互聯網巨頭也仍然繼續著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例如,蘋果公司成功研發無人駕駛電動汽車“泰坦”;百度聯手比亞迪計劃五年內推出無人駕駛汽車;英特爾與寶馬合作將在2021年量產無人駕駛汽車。
由此可見,無人駕駛汽車事故的頻發并未完全澆滅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研發激情。那么為何在無人駕駛汽車一再遭到質疑之時,這些企業還紛紛投入無人駕駛的懷抱?筆者認為以下數據足以說明問題。
根據美國IHS汽車信息咨詢公司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2100萬輛,而中國將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屆時中國將擁有超過570萬輛無人駕駛汽車。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各大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這一新興領域無可厚非。
此外,政府政策法規的落實,也為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日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在國家智能互聯汽車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開園儀式上表示,國內無人駕駛的技術路線圖將在兩個月之內發布,這將成為中國無人駕駛領域公布的首個技術標準。
盡管特斯拉事件引發了業界的一場軒然大波,但同時它也將無人駕駛推上了“風口”。在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無人駕駛汽車的加入無疑為智慧交通建設添磚加瓦,加之技術的成熟和日漸完善的制度法規,未來無人駕駛汽車或將成為完成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大幫手。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