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超級計算機世界第一 商用芯片仍靠大量進口

時間:2016-06-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芯片應用于計算機、消費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雖然中國超級計算機的芯片實現了國產,但是在大多數行業中,中國制造仍然高度依賴進口芯片。

2016年6月20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國際超級計算機大會上,中國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奪得冠軍。此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是由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河二號”。雖然“天河二號”在超級計算機排行榜上連續多年位居第一,但是其核心部件仍然是英特爾提供的處理器,直到此次“神威·太湖之光”才首次實現芯片的全國產。

芯片應用于計算機、消費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雖然中國超級計算機的芯片實現了國產,但是在大多數行業中,中國制造仍然高度依賴進口芯片。中國社科院發布在《2014年經濟藍皮書》中表示中國國內90%的芯片來自于進口。國家海關總署的相關統計也佐證了這一說法,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凈進口數為1312.57億個,凈進口額達到1608.65億美元。

中國的芯片產業雖然發展多年,也形成了一批規模不小的企業,但是在全球市場中仍然處于較落后的位置。調查機構ICInsight不久前發布了全球2015年主要芯片廠的業績狀況。在芯片市場占主要份額的IDM(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r,集成器制造商)廠商中,美國、韓國、歐洲和日本牢牢占據前十的地位,其中英特爾以503.05億美元的銷售額高居榜首,三星以393.66億美元的銷售額緊隨其后。在無晶圓廠商方面,中國有海思半導體和展信通訊兩家企業進入前十,但是銷售額都相對較少,兩家公司的銷售額加起來仍然低于臺灣地區的芯片巨頭聯發科,市場主要份額還是由高通、博通等公司把持。

整體而言,中國芯片企業技術水平和英特爾、高通等行業巨頭仍有很大的差距,多數中國芯片生產廠商位于集成電路產業的中下游,主要從事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等環節的工作,在更加體現技術含量的上游環節則表現欠佳。雖然中國政府計劃將集成電路的自給率在2025年前提高到70%,但是根據咨詢機構麥肯錫的測算,這要求未來十年內全球所有的新增產能都落地在中國,對于制造成本日益上升的中國而言難度很大。

此外,中國國內芯片自主研發的道路也是困難重重,一方面出現了2006年“漢芯造假門”這樣的科研造假事件,另一方面本土“龍芯”雖然獲得的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平臺不同,缺乏硬軟件廠商的支持,最終很難進入消費市場。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