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道中國國產超算性能又一次達到世界第一的時候,紐約時報在標題ChinaHastheWorld’sMostPowerfulComputer后面打了個括號寫上了(Again),頗有一股“怎么又是你”的無奈感。相信國際社會對中國人對于各種“第一、紀錄”的追求已經有了挺深刻的認識了,但又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一項讓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工程。
事實上國人確實有一種(盲目)追求第一的傳統。個中原因可能相當復雜,但表現出來就是中國人不斷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各項范圍內努力去刷新各種世界紀錄。但大家后來都明白了,這樣的行為對于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其實沒什么意義。因為再怎么刷新各項工程數據的紀錄,也只是提升了硬件水平,而科技、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同時也是真正能讓一個國家的人被世界所認可的能力:想象力、創新能力等這樣的軟實力,卻是再高的樓,再快的火車也帶不來的。
神威太湖之光的成功無疑是一項令人矚目的成就。因為這是在美國對中國禁運了高性能計算芯片后,國人完全憑借自有的技術建造出來的。但相應的,關于“如何用”這樣龐大的計算能力的問題,國人確實思考的還不夠。一些關于天河二號的新聞就曾經提到過,天河二號的計算性能遠遠超出了國內大多數組織的需要,而其高額的運行費用同樣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現在幾年過去,國人在科學研究的進度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對超算的應用也豐富了很多,百度在今年ICML上發布的一篇論文中就表示對超級計算機的合理應用是他們能在語音和語義識別的算法上快速取得這些研究成果的一項主要原因。神威太湖之光的性能對于訓練深度學習算法等AI的應用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客觀來說,中國在這些領域研究的進度同美國等發達國家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不過,畢竟神威的穩定運算性能已經達到美國最快的超算“泰坦”的5倍有余了。這個消息在國際上還是掀起了一陣波瀾,讓我們看看國外的主流媒體是怎么評價這臺國產最強計算機的吧。
紐約時報
或許同這個強大的計算能力一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工程師們讓機器達到這種性能的成就。因為由于美國擔心中國會將購買到的芯片用于武器設計,美國已經禁止了對中國的高性能半導體出口。所以這個團隊最大的成功是想出了一種成功將40000個中國國產的,每個都能單獨驅動一臺性能強大的智能手機的處理器組合在一起運行的方法。
這(神威)是一臺很厲害的機器,但實用性可能其實沒有那么強。與高性能半導體設備的競爭相比,現在中國真正在面臨的競爭其實已經是能不能快速發展出自己完善的AI產業鏈了。美國輸掉了硬件設備的競爭,但還不算輸的太難看。而美國在AI研究上——不管是在大學里還是在像谷歌、Facebook這樣的大公司里——都還處于領導地位。
連線WIRED
對神威太湖之光的思考,不僅應局限于其技術實力,更應該思考其象征的意義。不僅應該關注它能做什么,而且還應該考慮到它是怎么做到的。
我們還是想強調一點,硬件并不等于一切。因為超級計算機是為了運行定制化的任務而存在的,也需要專門定制的軟件。“就比如說一個工廠”,專家表示,“有許多人可以同時調動來組裝一輛車,但是其實都是受同一個管理者調動的。為超級計算機編寫軟件的人必須有這個能力調動所有運算部件同時運行(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價值)”
但是,擁有一臺更好的超級計算機確實會對整個世界更有益處,當科學家使用它們來進行研究的時候,它用的是誰家的處理器根本不重要。硬件設施很重要,但你用它來做什么研究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美國要認真考慮跟中國進行這場競賽的話,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得到一個能模擬出真實世界的電腦來。
TheVerge
中國和美國都把超級計算機的發展當做國家安全和科學研究的一部分。中國最近幾年在高性能芯片和超級計算機領域的投入是意義重大而卓有成效的。2001年,中國還沒有任何一臺超級計算機處在500強的名單中。二現在這個名單中有167臺中國的超級電腦了——比美國還多了2臺。神威太湖之光是在一個叫863計劃的,由政府制定的以終結中國高科技企業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的科研項目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
Arstechnica
美國由于擔心核能研究而實行很多禁運政策,而Top500.org說神威是為了科研和工程項目而建造的。如氣候氣象、地球天氣模型,生命科學研究、高端制造業和數據分析等項目(Arstechnica主要詳盡的介紹了神威太湖之光的各方面性能,沒有做太多主觀評價)。
總體來看,國外媒體對中國取得的這項成就普遍已經是一個比較服氣的態度了。這也和中國最近對創造、創新的全面重視和鼓勵終于收獲了一些成果的表現。希望神威能為中國的科學研究貢獻一份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