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機器人行業老大營收僅日本巨頭1/9

時間:2016-06-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 然而,國內機器人企業數量雖多,但也呈現規模小且分散的難題,這也成為制約企業攻克核心技術、開發高端產品的一大障礙。

機器人產業屢獲政策支持,企業亦表現得“干勁十足”。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幾乎每周都有四五家新的機器人公司出現,就連有些縣也在搞機器人產業園。初步統計,我國涉及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超過800家。

然而,國內機器人企業數量雖多,但也呈現規模小且分散的難題,這也成為制約企業攻克核心技術、開發高端產品的一大障礙。

作為國內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沈陽新松機器人財報顯示,2015年的營業收入也僅16.85億元。這一數字比照國際知名企業相差甚遠,還不及他們年銷售收入的零頭。

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研究院院長徐方告訴記者:“國外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無一例外需要巨額資金投入,也要承擔研發失敗的風險。這都需要以企業的規模為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6月16日,新松、埃斯頓、哈爾濱博實等10家企業組建中國機器人TOP10峰會,謀求“抱團”強化創新發展。而在新松、埃斯頓等上市機器人企業的財報中也透露行業整合的計劃。

國內企業規模偏小

我國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規模普遍偏小。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2016版)》稱,我國九成企業年產值在1億元以下。即使是像新松、埃斯頓這樣的知名企業,與安川、發那科、庫卡等銷售收入均超過百億元的外企來比,仍然偏小。

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內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沈陽新松機器人財報顯示,2015年的營業收入也僅16.85億元。哈爾濱博實自動化公司營收7.1億。而另一家業內較為知名的南京埃斯頓自動化公司2015年營業收入也僅4.8億,營收還同比下降了5.6%。

與國際機器人巨頭相比,我國機器人規模偏小則更加明顯。今年2月26日,ABB集團高級副總裁蔣海波就曾透露,2015年,ABB僅在華銷售收入就超過330億元。

而占據全球機器人減速器壟斷地位的日本納博特斯克公司,在全球已擁有42家子公司,早在2012年,該公司年度合并銷售額就達到140億元人民幣。

如此看來,位居國內營收前列的新松機器人去年營業收入僅約為日本納博特斯克的九分之一,與ABB相比差距則更大。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執行主席羅軍在對機器人企業的走訪中也發現,企業規模普遍比較小,不少企業沒有自己的實驗室、研發中心、研發團隊,也沒有標準的生產車間。

而國外擁有先進核心技術的機器人企業,大多都是以龐大的企業規模作為支撐。徐方向記者介紹,日本的納博特斯克公司占據世界減速器市場70%的份額,但是納博特斯克的減速器業務僅僅只占到整個公司業務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

“國內機器人企業規模都太小,但核心技術的研發都是高風險項目,可能還沒有研發出成果,企業自己都先‘餓’死了,小企業是沒有研發的能力和動力。”徐方說。

行業整合初現端倪

實際上,日本機器人巨頭也并非獨自取得規模效應,而是行業整合的結果。2003年9月,日本帝人制機株式會社和納博克株式會社兩個全球跨國公司強強聯合組成納博特斯克公司,旨在利用兩大公司優勢產生的技術協同作用,提升他們在現有業務領域中的地位。

在業內專家看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需要告別“小而散”的行業格局,也需要企業整合。“我預計,經過未來兩年的殘酷競爭,可能國內機器人企業至少會有一半被淘汰。”羅軍對記者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行業整合已初現端倪。新松機器人2015年的財報透露,2015年新松公司基于長遠發展戰略,設立了新松智能驅動股份公司,旨在加快零部件資源整合、產業整合的步伐。

南京埃斯頓公司也在財報中透露,2016年將積極尋求對公司核心業務具有協同效應,有業績支撐的優秀公司進行收購兼并。該公司總經理王杰高對記者說:“目前我們已經制定了一些收購兼并的計劃。”

今年6月16日,新松、埃斯頓、納恩博、廣州數控等10家企業組建機器人TOP10峰會,旨在加強行業自律、提倡公平競爭、強化產業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培育產業鏈條。并且,該組織還提出,經過五年的努力,TOP10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六軸及以上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機器人TOP10峰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提及,“機器人產業要避免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我國機器人企業不僅要自己走,還要并肩一起走,要更注重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