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自主研發的可卷曲智能手機將要面世,屏幕是基于石墨烯技術。這款可卷曲手機來自于重慶的墨希公司,售價5000元左右,可卷曲成手鐲佩戴,卷曲狀態下能正常使用。
該公司能實現可卷曲屏幕,是基于石墨烯技術。石墨烯技術能以特殊的形勢排列碳原子,使其傳導性和彈性得到大大改善。石墨烯材料,是世界上最硬的,也是柔韌性最強的材料,被稱為“奇跡材料”,但由于種種困難,一直難以實現產業化。此次可卷曲手機的面世,或許將是石墨烯產業化的開始。
石墨烯的發展概況
全球關于石墨烯的相關研究已有較長時間,但2004年前科學界普遍認為石墨烯只是假設性的結構,無法單獨穩定存在,因此相關的研究局限于理論層面。2004年英國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地應用機械剝離法分離出石墨烯并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后全球關于石墨烯的研究進入高速增長期。
而我國的石墨烯行業發展起步較晚,2012年至2013年,石墨烯技術的商業市場產業化緩慢,幾乎為零,鮮有代表產品出現。但在2013年以來,石墨烯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期,具有獨特的發展潛力。
2015年以來政府對于石墨烯的關注度迅速提升,在多個重要文件中提及石墨烯發展目標,且篇幅比過往有所增加。特別是2015年11月20日發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三部門聯合發布的《發關于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將石墨烯打造為先導產業。
石墨烯產業化的阻礙
時至今日,全球范圍內還沒有一家企業實現真正石墨烯及其衍生品的產業化,國內企業中除了兩家企業實現了應用于LED行業的石墨烯產品的小規模生產外,其余研究機構及企業均只能小批量生產,產品也主要用于研究機構的研究。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石墨烯行業深度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技術制約。目前國內石墨烯產量極少,生產企業也較少,且主要是技術帶動型的企業。雖然在石墨烯研究方面國內實現了國際的同步,但在研究水平上還有所差距,部分研究機構所需產品仍需進口。
二是現實應用性能還有待檢驗。目前石墨烯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還主要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其實際應用性能還有待市場檢驗,尤其是在生物制藥行業的應用,由于行業的特殊性,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檢驗。在具體應用效果還不十分確定的前提下,實現產業化有較大的難度。
三是配套設施不完善。實現石墨烯的產業化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如產業化制造設備,下游行業相應的產品生產設備等,目前國內在配套措施的發展方面存在著政策和技術的雙重空白。
四是企業的風險規避意識。對于以營利為目的的制造業企業來說,大部分企業是風險規避型的,這也是石墨烯實現產業化的制約因素之一。
對于石墨烯下游行業來說,石墨烯的具體應用效果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且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還要有額外的研發支出、市場推廣支出等。對于石墨烯生產企業來說,在沒有確定的下游需求的情況下,產業化將會使企業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
石墨烯產業化的建議
針對石墨烯行業產業化所面臨的問題,在短時間實現石墨烯的產業化難度較大。但仍需重點關注石墨烯在鋰電池、超級電容器、LED以及生物醫藥醫藥行業的應用,石墨烯在鋰電池、超級電容器、LED行業的應用替代優勢較為明顯,例如在LED行業中同時兼具了性能和成本的雙重優越性。
鋰電池、超級電容器、生物醫藥行業本身發展前景較好,LED行業發展前景雖不及前面的三個行業。但目前石墨烯只有在LED行業的應用實現了小規模的產業化,并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此外,還可以直接與研究機構合作,參與產品開發。與其被動的等待研究成果進行投資,積極參與到研究中更具投資價值。石墨烯作為一個新事物,其優越的應用前景得到了廣泛認可,但從實驗室到生產線上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如果生產企業在研究初期就參與其中,就能使得產品開發更具針對性,且企業將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