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拖鏈的起源,拖鏈規格型號,拖鏈結構,拖鏈的開發最早起源于德國,后來由匯鼎機床引用樣品并開發創新結構,在國內推廣和使用。隨機械移動的線纜、油管、汽管、水管、金屬軟管、防護套管、波紋管、包塑金屬軟管等都屬于被保護產品。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京組織行業專家就《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有關情況進行介紹。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重大裝備辦公室主任李東,中國工程院院士封錫盛,沈陽新松公司總裁、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秘書長宋曉剛,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分別對機器人產業規劃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在前一階段化解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產能嚴重過剩過程中,行業內外各界人士提出,當前是不是機械人產業也存在產能過剩?同時,廣大媒體對許多省市大力發展機器人高度關注,與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比較,機器人產業是否發展太快了,也存在著產能過剩。應該說,分析一個產業是否產能過剩,首先應該從供需角度著眼,機器人產業的市場需求前景令人充滿期待,可以說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料機械人市場需求的拐點在哪里。那么在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這么大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又伴隨著傳統機器人向現代機器人過渡,近五年市場對機器人的需求每個時刻都在增長,2015年產量增長了21%,其中自主品牌產量增長了31%,而且機械人大多是訂制,很少有庫存積壓,從供需關系來分析說,可以預判未來需求在持續性擴大。那么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隱憂在哪呢?當前,機器人產量增長伴隨著企業個數爆發式增長,初步統計,涉及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超過了800多家,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產業集中度很低,總體規模小。同時各地方還有超過40個以發展機器人為主的產業園區。本土企業高端品牌機器人供給能力嚴重不足。據統計,六軸以上工業機器人外國品牌占到了市場85%,而未來的需求也主要是六軸以上的高端機器人。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也就是經常說的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系統三大件,尚未完全突破,這部分占到了機器人本體價值量的70%,依然還是依賴國外。|在線纜管類需要來回移動的場合,為了防止管線糾纏、磨損、拉脫、勾掛和散亂,所以要把它們放入拖鏈中,對電纜形成保護與管類進行分隔,并且還能將管纜隨拖鏈實現來回移動,避免管線發生糾纏、磨損、拉脫、勾掛和散亂等現象.的發生。現在的拖鏈已經廣泛被使用,它不但保護了電纜油管氣管和水管等也使整體機械裝備看起來更加美觀。
總之,從產業供給角度我國供給能力特別是高端供給能力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所以,從整體上來看,還不能得出我國機器人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結論。換句話說,我國機械人產業發展有總量問題,也有結構性問題,但是最突出的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我們要防止將高端產業低端化,防止將資源都化在低水平重復建設方面,防止重招商引資,輕創新,輕人才培養的傾向。
未來要遏制高端產業低端化發展的趨勢,一是要積極地引導各地區、企業,按照自身條件和優勢,理性和差異化地發展機器人產業,引導政策資金和資源要素向優勢地區和企業集中,避免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二是要大力培育和支持向高端化發展的龍頭企業。中國也要有高端機器人品牌的龍頭企業。我們全力支持機器人產業聯盟提出的培育龍頭企業的措施,在規劃中提出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隊作用。最近,工信部也正在加快實施《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在機器人行業培育單項冠軍的需求更為突出。|
三是著力加強自主創新,要加快組建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也就是整合全行業資源,打造“政產學研用融”相結合的創新載體,加強新一代機器人開發,特別是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為標志的機器人技術研發。
四是建立完善機械人標準和認證體系,去年底工信部和國標委聯合發布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同時還要實施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我們要在已經建立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基礎上,大力推進機器人質量可靠性提升,完善機器人檢驗與認證體系建設。
五是要從人才培養上加大力度,加快實施裝備制造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特別要支持具有工匠精神的工藝人才培養。|
最后從行業自律方面來講,希望在推進在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基礎上盡快成立中國機器人協會。同時還要在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推進機械人行業的自身良性發展與行業自律。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