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重磅】三部委發布機器人產業發展5年規劃

時間:2016-04-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業內人士看來,原來的工業機器人主要從事簡單的搬運工作,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在酒店、養老、醫療等眾多服務行業,對于能代替人工的服務型機器人需求也將爆發。

作為智能制造的關鍵一環,機器人從來不乏資本和行業的青睞。然而我國機器人產業卻一直面臨“不差錢”但缺技術的尷尬。

4月6日,工信部官網顯示,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亦創智能機器人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郭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這份機器人產業的五年規劃特別重視關鍵零部件技術和高端產品的突破。這也是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面臨的難題。”

《規劃》列舉的五項任務中,前兩項分別是突破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等十大標志性產品,以及突破高精密減速器等五大關鍵零部件。

生產環境和工藝鏈條有待提升

當前機器人產業熱潮正勁。然而,在一次機器人關鍵技術研討會上,研發生產機器人零部件的南通振康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湯子康卻坦言:“如果不能突破關鍵技術,我最多也就還能堅持兩年。”

湯子康的發言將國產機器人的軟肋暴露無遺。從產業鏈看,機器人產業上游是零部件,包括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傳感器,中游是機器人本體,下游是系統集成。

記者獲悉,國內機器人產業主要集中在下游的系統集成,上游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瓶頸導致國產機器人產品難以與國外產品競爭。郭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控制器、伺服系統、減速器、本體占據了機器人近90%的成本,國產機器人要發展,必須在這些關鍵零部件上取得突破。”

近年來,國內零部件企業也嘗試突破關鍵技術。但是,郭軒對記者表示,除個別龍頭企業,絕大多數機器人企業銷量少,難以覆蓋核心零部件的研發成本。而且國內的零部件精度、性能和國外產品仍有差距,成本也比國外產品高。

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健也對媒體提及,國內廠商購買伺服電機及伺服驅動的價格均為國外廠商的兩倍左右。從分項成本來看,機械成本國外為5萬元左右,國內為6萬元左右;減速器國外為2萬元左右,國內超過8萬元;伺服電機及伺服驅動的價格國外為2萬元左右,國內為4萬元左右;國內控制器的成本也在國外的兩倍左右。

此次《規劃》的目標之一是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重大突破,具體包括突破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和末端執行器等五大關鍵零部件。

在郭軒看來,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的短板實際反映了國內基礎工業薄弱,包括生產環境、工藝鏈條都有待提升。記者注意到,《規劃》也提出,將強化產業基礎能力,加強機器人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和標準體系建設。

十類機器人獲青睞

核心關鍵技術的短板也造成國產機器人集中在低端產品。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就曾表示:“在我國市場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產品占了90%;機器人作業難度較大的焊接領域,國外產品占了84%;在機器人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國外產品占了90%。”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顯示,將推進重大標志性產品率先突破。具體包括突破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消防救援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等十大標志性產品。

郭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我認為,上述十類機器人附加值高,應用前景好和市場需求廣泛是入選《規劃》的主要原因。”

記者注意到,《規劃》在制定過程中就表現出了對高端機器人的重視。去年12月2日,在對《規劃》的專題審議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就曾表示,機器人產業要避免高端產業低端化的問題,要下力氣提升機器人智能水平。

另外,辛國斌在上述會議上還說,服務機器人大有可為,工業機器人要發展,也要加大服務機器人的開發應用力度。記者注意到,在上述十類機器人中,既有工業機器人,也有為人們生活提供服務的機器人。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賈培發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工業機器人對我國的重要性體現在能夠提升制造業整體水平。但從市場規模和產值來看,服務類機器人未來需求更大,其產值是工業機器人的100倍。”

在業內人士看來,原來的工業機器人主要從事簡單的搬運工作,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在酒店、養老、醫療等眾多服務行業,對于能代替人工的服務型機器人需求也將爆發。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