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產所用原、輔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等持續上升、人民幣升值、美國次貸危機和國內市場持續疲軟的共同影響,2008年1-6月,公司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70%。2008年下半年受國內、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眾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對公司經濟效益影響較大。這是德棉股份半年報中的一段表述。
受次貸危機等因素的影響,類似的表述見諸于諸多紡織企業的公開資料。紡織行業困難重重。
“前7月出口價格上漲對出口額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呈現節節下滑的態勢,也就是說,我國紡織出口提價能力正在逐漸趨于衰竭。”日前,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公開對紡企出口提價能力表示擔憂。
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開始,我國出口價格增幅開始加速回落,致使前7月我國紡織出口綜合價格指數升幅減緩至3.52%,數量增長幅度降至5.21%,而同期紡織出口額增幅也降至8.92%,價格對于出口的貢獻率顯著低于量。
行業不景氣還嚴重影響了投資者信心。
第一紡織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完成投資1534.10億元,同比僅增長13.14%,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了13.15%,紡織投資實際已經回落到10年均值以下。
據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行業分析師劉欣介紹,從分行業投資情況來看,除了棉紡行業的投資規模較上年同期有所萎縮,其他行業均呈繼續增長之勢,但絲綢、制成品、針織、服裝、化纖、紡機等行業的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都有不同水平的回落。其中投資增速回落最為突出的就是紡機行業,其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了30.9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眾多紡織服裝企業開始進行人力成本的裁減,目前,已經有30家紡織服裝上市企業中報顯示,“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同比下降。
相關閱讀
中國出口貿易受美次貸危機影響越來越清晰
從最近公布的數據看,中國出口貿易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越來越清晰,特別是作為出口集中地的廣東和浙江。今年前兩個月浙江對外貿易出現了較大幅度回落,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3.8%,尤其出口下降顯著,部分民營企業開始尋找新市場對應危機;廣東東莞地區近半服裝出口企業停產。原每年170億美元商品直接出口美國,自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消費市場萎縮,美元走軟,今年頭兩個月的美國市場訂單大幅下降,其中家具服裝等制品下降0.8%,鞋類出口驟減二成,尤其主攻美國市場的企業大部分處于停減狀態。對此,東莞政府部門正考慮與外資銀行洽談,利用金融產品減少損失。
中國紡織機械路在何方
近年來,伴隨著紡織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紡織機械行業也借勢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機械制造及消費國。紡機產品出口以亞洲為主并遠銷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紡織設備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競爭能力不斷增強。2000年,我國紡織設備出口2.9億美元,到2007年已經達到15.28億美元,7年間增長了5倍以上。中國出現了許多紡機工業群,但中國紡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生產的技術含量偏低依舊是不爭的事實[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