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
再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
會議認為,堅持用法治和市場化手段,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對推動行業結構優化、脫困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會議決定,按照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的原則,一是以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質量、能耗等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限期退出,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主動退出產能。在近幾年淘汰落后鋼鐵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再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二是嚴控新增產能。嚴格督查落實國家2013年有關停止備案新增產能鋼鐵項目的決定。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的技改和產能核增項目。三是完善支持政策。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按規定對地方化解過剩產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支持金融機構做好呆賬核銷和抵債資產處置,完善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政策。支持保險資金等社會資本參與企業并購重組,發展相關產權交易市場。
去產能進入實操階段
“這標志著去產能以及‘僵尸企業’處置工作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分析說,從會議釋放信息看,重點是部署“干什么”和“怎么干”兩個此前懸而未決的問題。
會議提出三條舉措,其中前兩條明確“干什么”:一方面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主動退出產能。
另一方面是嚴控新增產能,會議明確要嚴格督查落實國家2013年有關停止備案新增產能鋼鐵項目的決定,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的技改和產能核增項目。
關于“怎么干”,會議提出的第三條舉措明確,將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按規定對地方化解過剩產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同時支持金融機構做好呆賬核銷和抵債資產處置,并支持保險資金等社會資本參與企業并購重組。
“這回答了‘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在李錦看來,與以往普惠性政策不同,此番提出的專項資金,首度以獎補的形式發放,將對在人員分流安置“走在前面”、“做得好”的地方進行獎補;另外,措施在呆賬核銷、資產處置等方面對金融機構松綁,有助于促進金融機構更好地參與產能化解工作。
此番會議還首度提出“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的原則。“這實際上明確化解過剩產能的主體責任是地方和企業,中央政府在其中發揮的是支持的作用。”李錦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礦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