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在廣東省及東莞市各級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了大連機床集團(東莞)智能制造展示中心和大連機床集團(東莞)智能制造研發中心。在認真聽取了大連機床集團董事長陳永開的匯報,觀看了無人化智能加工的現場操作后,萬鋼部長表示,大連機床集團以這種科技孵化模式,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的這個平臺,“是一種很好的模式,要在全國推廣開來”。
大連機床集團作為我國機床行業的排頭兵企業,“十二五”期間承擔了國家04數控重大專項。在先后為國家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提供大量的關鍵核心設備的過程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高端產品研制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升。該集團除了“國家企業(集團)技術中心”外,還設有八個研究所,一個試驗室及在美國和德國設有的三個技術分中心。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和不斷升級的管理體系,特別是從今年初開始的“精品工程”,無論從產品檔次還是生產規模,大連機床在與國外知名企業的不斷博弈中羽翼漸豐。但近年來經濟下滑導致的市場低迷,使該企業的能量得不到充分的釋放,正如集團董事長陳永開對記者所說,瞄準市場未來,引導著用戶消費一直是我們的目標,但在目前投資類的消費越來越萎縮的形勢下,在營銷模式上與世界接軌,變銷售為租賃,尋找新的釋放能量的突破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新的課題。
記者了解到,珠江三角洲地區近些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占廣東省國內生產總值的70%左右,已經完成了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向重要的制造業中心的轉變,并成功實現了第二、第三產業雙重主導的經濟社會全面聯動發展。總體上看,電子、紡織、機械行業等已成為主導產業,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優勢支柱產業,珠三角的奮斗目標是“十年大跨越”,這個跨越需要一大批強有力的“智能平臺”。而大連機床恰恰具備了支撐這個平臺的巨大能量。
今年6月,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東莞市人民政府與大連機床集團、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簽署了成立“大連機床東莞研發中心”和“東莞市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展示中心”的協議。其中“東莞市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展示中心”,作為東莞市工業4.0應用成果以及“機器換人”典型案例展示中心。協議中對所研發和展示的項目都列出了具體的時間表。
記者在東莞了解到,被稱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和“世界工廠”的東莞市,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近幾年一直在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3C是東莞制造業的典型產業,而智能手機又是3C產品的最典型代表。目前,東莞市是全球智能手機制造主要基地之一,據統計,全球每8部智能手機中就有1部是在東莞制造。近年來,外殼金屬化已成為智能手機的潮流,目前具備金屬外殼的智能手機占比大概為25%左右,預計到2016年,這一比重將達到38%,而且會越來越高,這就將使東莞市的3C產業對智能數控裝備的核心設備———高速鉆攻中心機床的需求量將以年均近20%的速度上升。如此巨大的需求,利用融資租賃方式,完全符合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
為此,在建立兩個“中心”的同時,東莞市政府和大連機床集團又聯手組建了“大連機床智能化孵化基地”“和大連機床智能化制造基地”。
大連機床作為我國機床行業首家進入IT產業的企業,目前已經為“蘋果”、“三星”等世界巨頭提供了數百臺精加工設備,而且精度與可靠性完全可以與過去一直壟斷這個市場的其他國家的先進設備相媲美,有些指標甚至超過了這些先進設備。所以滿足東莞這個巨大的市場需求對“造機床就像造汽車”一樣的大連機床來說,是一拍即合之事。因此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不到半年的時間,大連機床1200臺高檔數控“鉆攻中心”已經到位,其中300多臺已經調試完畢,進入工作狀態,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之中。
大連機床集團執行總裁馬俊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論是萬鋼部長還是周濟院長,不論是廣東省領導還是下游企業,對我們這種“聯姻”的肯定,主要是因為這種合作達到了三贏:對政府來說,是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創新;對我們來說是營銷模式的一種改變;對下游企業來說,是對傳統生產方式的擯棄,“機器換人”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因此可以說“三贏”是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好的詮釋。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