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首口超深水探井測試成功

時間:2015-12-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由海洋石油981承鉆的我國首口超深水井陵水18-1-1井成功實施測試作業,這表明我國已具備海上超深水井鉆井和測試全套能力。

2015年12月2日,記者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由海洋石油981承鉆的我國首口超深水井陵水18-1-1井成功實施測試作業,這表明我國已具備海上超深水井鉆井和測試全套能力。

陵水18-1-1井是中國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部署在瓊東南盆地的一口預探井,實際作業水深1688.7米,實際完鉆井深2927米,屬于超深水井范疇。

此次測試作業是中國海油首次挑戰高難度的超深水測試作業。相比常規深水井的測試,超深水井測試難度更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海面以下500米至海底,溫度都處于2-5℃之間,測試過程中的油氣組分在超長段海水的低溫條件下,極易形成水合物,造成測試管柱和水下井控系統的癱瘓,安全風險大。二是本井儲層淺,地層疏松,極易出砂,在高產油氣放噴過程中,流沙會像砂輪機一樣對整個流程進行沖蝕,易導致產生油氣泄漏,嚴重時甚至發生火災爆炸。三是超深水海域海洋環境復雜,存在內波流等各種突發海況,容易發生平臺失位,造成作業中斷,設備損壞等嚴重后果。

面對困難、挑戰,中國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通過深入研究,精心準備,逐一破解各項技術難題:為了解決測試過程中的水合物問題,科研人員研發了超深水條件下水合物全防水基測試液,并結合油氣組分,進行井況模擬計算,利用熱力學原理,通過抑制劑和溫壓場的動態控制,從根本上防止了測試過程中水合物的生成。

為了解決超深水井疏松儲層帶來的出砂風險,中國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對儲層巖心進行了三軸強度試驗與激光粒度分析等室內研究,應用精密篩管與地面旋流出砂器相互配合的防砂控砂措施,并輔以地面流程防砂實時在線監測系統,形成了預測、控砂、除砂及監測一體化核心技術,從而減少了出砂帶來的危害,取全取準了地質資料。

為解決超深水復雜海洋環境帶來的測試作業風險,中國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根據使用的水下測試樹應急解脫工作條件,結合海洋石油981平臺WSOG決策指南,制定了測試期間的應急解脫決策系統及節點管控預案,保障了超深水測試作業的安全順利進行。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楊華告訴記者,“陵水18-1-1井的測試成功,是繼2014年陵水17-2、陵水25-1自營深水氣田后,我國在深水勘探領域的又一重大技術突破,開啟了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勘探的超深水時代,為進一步探明深海油氣資源、建設海洋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