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 資訊詳情

我國水能資源市場淺析

時間:2008-09-26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截止到1999 年底,我國水電總裝機為7297.08萬KW,年發電量2129.27億KW.h,占全國技術開發的15.3%和9.8%。我國水電占總電量的比重也相對較低,1999年底為17.3%,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中國水能資源及特點 1、水能資源量 中國幅員遼闊,河流眾多,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根據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1994年編《全國大中型水電站規劃圖集》和一些省區的統計成果,我國大中型水電站的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修正后,總計裝機容量為40609萬KW,相應年發電量19184億KW.h。根據1998年《中國水利建設40年》,我國小型水電站的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裝機容量為7000萬KW,相應年發電量2500億KW.h。修正后,全國大、中、小型水電站總的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裝機容量為47609萬KW,相應年發電量21684億KW.h。 近年來,有關單位和專家根據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各地所進行的江河流域規劃和地區規劃資料補充研究了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即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中在目前和可望將來當地社會條件下所能開發的水能資源,其發電成本可與其他發電能源相競爭,并為環境所允許。根據《陸欽侃江河與水電規劃文集》分析資料,全國總計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裝機容量為29397萬KW,相應年發電量12807億KW.h,為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量的59.1%,或理論蘊藏量的21.6%。這部分裝機中大中型電站(裝機容量2.5萬KW以上)占90.6%,小型電站(裝機容量2.5萬KW以下)占9.4%;對應年電量,大中型電站占93.5%,小型電站占6.5%。 2、水能資源的分布特點 我國的地形西高東低,成階梯狀,由西南的青藏高原、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向東部沿海地區逐漸降低;降水量則隨各地距海遠近和地形條件變化,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而且河道徑流年內、年際變化大;西部地區河道坡降陡落差大;南部地區徑流豐富。這些地形和降水的特點造成了我國水能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勻的特點。 按地區分,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技術可開發年電量占全國總量的67.8%;其次是中南地區占15.5%;西北地區占9.9%,而東北、華北、華東等三個經濟較發展地區技術可開發年電量之和僅占全國總量的6.8%。按省區分,水能資源以四川、云南、西藏最多。其次為青海、廣西、貴州、湖北、湖南,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都在1000萬KW以上。按流域分,長江流域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占全國的一半以上,為53.4%;雅魯蔵布江及西藏諸河占15.4%;西南國際諸河占10.9%;珠江、黃河也都在1000億KW.h以上。而海河、淮河、東北、東南諸河及新疆內陸合計只占8.4%。 二、我國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1、水能資源開發現狀 截止到1999 年底,我國水電總裝機為7297.08萬KW,年發電量2129.27億KW.h,占全國技術開發的15.3%和9.8%。我國水電占總電量的比重也相對較低,1999年底為17.3%,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表1列出了一些國家不同年代水電占總電量的比重。由表可以看出,20世紀50年代我國水電比重最高曾達25.9%,之后有所下降,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徘徊在17%~20%之間。 表1 一些國家不同年代水電占總電量的比重表 年代國家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加拿大 96.3 92.3 76.6 68.4 63.0 意大利 92.7 85.7 37.5 26.7 14.8 日本 85.2 58.0 22.8 16.0 11.0 法國 48.7 55.9 40.2 28.4 13.0 美國 25.9 17.7 15.3 12.0 10.0 挪威 99.7 99.3 99.4 99.8 99.6 瑞典 95.4 89.5 68.5 64.3 50.3 巴西 91.4 80.4 87.7 87.0 96.0 印度 36.7 39.0 41.3 37.5 26.3 中國 25.9 12.5 17.7 19.4 20.3 世界 35.6 29.0 23.5 21.3 18.4 我國水電開發利用程度在各流域、各省區間也不盡相同。總的講,東部開發利用程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從流域看,海河流域和松遼流域(包括東北國際河流)水能資源開發率已超過37%;黃河流域、淮河流域也在30%左右;珠江流域為25%,長江流域不到10%,而西南國際諸河更不到5%。根據各省區1993年已建和在建大中型水電開發情況的統計(見表2),各省區開發率差別很大,東、中部經濟發達省份遠高于西部省份。河南、遼寧、吉林、福建、安徽、京津冀、湖北和海南等省區都在50%以上,其中河南、遼寧、湖北、吉林均超過80%,但這些省區水能資源相對較少,其總量不及全國的6%。而西藏、云南、四川等水能資源較多的省區開發率則大都很低。 表2 部分省區已建、在建大中型水能資源開發率表(統計至1993年) 省、市、區 已建在建大中型水電站裝機容量(萬KW) 已建在建大中型水電站年發電量(億KW.h) 大中型水電站技術可開發年電量(億KW.h) 水能資源開發率(%) 京、津、河北 43.2 12.9 22.84 56.5 山西 66.4 19.4 102.4 18.9 內蒙古 54.0 13.8 71.08 19.3 遼寧 107.0 37.6 43.91 85.6 吉林 338.9 69.9 85.15 82.1 黑龍江 68.2 12.1 191.50 6.3 浙江 159.3 42.9 98.34 43.6 安徽 36.0 9.8 12.63 77.6 福建 334.9 118.3 207.00 57.1 江西 81.3 24.4 112.58 21.7 河南 228.5 63.2 71.85 88.0 湖北 2347.3 1090.8 1285.85 84.8 湖南 346.5 147.9 341.99 43.3 廣東 131.8 47.6 99.47 47.8 海南 32.0 8.0 12.51 63.9 廣西 403.2 204.2 709.02 28.8 四川(含重慶) 766.2 385.8 5166.29 7.5 貴州 305.5 152.2 656.89 23.2 云南 414.9 213.1 4372.99 4.9 西藏 - - 3389.80 - 陜西 108.3 41.4 186.04 22.3 甘肅 238.0 119.4 390.21 37.5 青海 331.2 120.4 793.37 15.6 2、水能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水能資源開發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 1)對水電在電力、能源及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水電建設周期長、投入大,一些地方、部門著眼于短期效益,較少考慮水電在能源結構中不可替代的調峰作用和作為二次的清潔能源的環境效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和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將越來越強,水電的需求應該越來越大,應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對水電重要性的認識。 2)投入不足,資金籌措困難。水電建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的建設資金多,而多年來資金始終是困擾水電發展的制約因素。近年來,通過征收電力建設資金,實行集資辦電和多種電價政策,合理利用外資,部分緩解了水電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但與需要相比,這個問題還遠沒有解決。國家應在水電政策上繼續傾斜,進一步擴大投融資渠道。 3)水庫移民安置任務重。我國人多地少,修建水電站常有一定數量的庫區群眾需要遷移安置,這是水電建設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在人口稠密地區,這一矛盾尤為尖銳。水庫移民安置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以往由于移民經費安排過少,補償不足,以致建成后常在這方面存在許多遺留問題。這些年來,情況則相反,移民補償要求普遍較高,有的甚至極不合理,使電站建設增加了許多困難。這兩種情況無疑都是不當的,需要認真總結經驗,合理兼顧各方面利益,做好規劃,妥善處理。 4)缺乏完善的開發管理機制。水電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又是河流綜合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面廣,需要協調好發電與其他各治水、用水部門的關系,同時要處理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因此,需要加強流域綜合規劃和統一管理,協調各方利益,按照市場規律,進行資源合理配置。目前,一些地方已進行有關管理和運行機制的探索,但還很不完善,需要總結經驗,逐步建立。 5)經濟上缺少有利于加快水電建設的政策。目前,對水電建設項目實行的貸款利率偏高,還貸期限過短,稅收政策,電價政策以及發供電間的利益分配政策等都還不盡合理。對具有綜合利用效益的水電工程,如何就經營性部分和社會公益性部分進行費用分攤也尚未制定合理可行的辦法。具體表現為:貸款條件不合理;稅負過重,電價不合理;綜合利用水電工程費用分攤不落實;水電前期工作遠遠落后于建設需要,最突出的問題是前期工作經費不足。 6)小水電建設還存在著聯網政策問題。對聯網后的運行機制和并網管理的模式,目前還不夠明確;對大小電網間和不同產權間的權益分配問題也要結合考慮合理解決。 當然,上述制約水電發展的問題雖不能涵蓋全部,但也說明當前制約水電發展的關鍵問題是資金和體制政策問題,其中最關鍵的還是體制政策問題,如何改革現有制約水電發展的各種不合理體制,制定適應水電發展的合理政策,是水電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水電事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實行股份制,促進水電產業發展 股份制是通過入股或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并自行生產、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具有法人代表的經營實體。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隨著對外開放、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加入,國有企事業面臨著一個如何轉換經營機制,走向國內外市場,使企業真正成為相對獨立、自主積累、自主發展的經營實體。 1.資金與水電開發 電也是一種商品。水電建設管理改革與機制創新實質上是理順商品生產、流通、消費這一領域,資本是其中最活躍的因素。效益也是擴大資本的屬性。中國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極其豐富,不影響水電的持續發展,其它條件也都具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資金。上網價格同樣是資本的屬性。爭取國家多投入是必要的,但“等、靠、要”的思想不應再有。國家分給水利部的任務是到2000年建成小水電裝機容量1500萬KW。至1997的底,小水電裝機已達2052萬KW,提前超額完成任務,占小水電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的74%,為2000年水電計劃裝機容量8000萬KW的四分之一強。根本原因是小水電的融資渠道廣闊,幾乎做到多渠道和全民辦電的方針。 2.發行股票是水電籌資的較好途徑 1)融資渠道。水電籌資的渠道除國家投資外,可向銀行貸款、利用外資、發行債券。國家需要照顧方方面面的建設和財政開支,投入水電的投資畢竟有限,銀行貸款需要付息,并有一定的期限;利用外資同樣支付一定利息,同時要有外匯支持;發行債券也有一個期限,同時由于銀行存款利率大幅度 下降,債券利息只能比銀行高出一個百分點左右,對個人投資者無多大吸引力,已不像1998年前那時發行高利率債券。 2)發行股票。1999年6月9日存款利率再一次下調,一年期存款的名義利率為2.25%,扣除利息稅后,實際利率為1.80%,所以大部分城鎮居民已將大部分存款轉向股市。發行股票的優點是無限期,在一天內就可籌集到所需大量資金,無固定利息支付,只要效益好,投資者很愿意購股。水電正是成本低,運行期愈長效益愈好的公司(企業)。所以發行股票是水電融資的最好途徑。當然,要投資者踴躍認購水電股,還需要通過各種媒介做好宣傳工作,把水電的優越性和效益宣傳給大家。 誠然,水電發展還牽涉到電力市場。但我們應該看到,到2020年單就中國人均生活用電要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需供電量30000億KWh,即使水能資源全部開發完,也不能滿足這一要求。至于個別地區電力過剩,這是一個暫時的表面現象,其中主要是電價問題,并不是當地人民用電水平已經很高,2000年末全國尚有6000萬人沒有電用。因此,關鍵還是體制,而不是市場問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