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拯救制造業?

時間:2015-11-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全球機器人大熱,國內很多省份不斷出現關于機器人扶植計劃,同時,隨著新工業革命的到來,機器人似乎成為了挽救中國制造業的靈丹妙藥。其實,就當前發展情況,機器人挽救制造業并不現實,加大自主技術研發才是最終出路。

從動輒百億的機器人扶植計劃,到宣稱五年內實現“機器換人”,各地關于“機器換人”的報道鋪天蓋地。配合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機器人似乎成為挽救中國制造業的靈丹妙藥。機器換人真有那么靈?

在國內,為應對勞動力成本壓力,一些企業想到了機器人。確實,機器人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緩解制造企業用工荒。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工的一般是最初級的工種,機器人可以按照標準一絲不茍完成機械重復動作,但卻完全沒有自己的感知和判斷。目前,很多應用領域的機器人,基本還停留在“傻大憨粗”類型。

富士康“機器換人行動”破產是一個典型案例。富士康“算盤”打得很精,計劃也做了一遍又一遍。但現實仍是殘酷的。真正采用機器人后,富士康發現機器人根本無法操作復雜工種。從本質上看,這些機器人充其量就是一個個“機械手”,對于需要靈活柔性操作的環節,完全不能勝任。對于更新慢、產能大的手機產品來說,還算劃算,但對小批量、更新快的產品來說,就不劃算了。如今,不少智能終端產品,一般周期都在四五天,要讓機器人去適應這樣的節奏,著實有點難。

更現實的問題是,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要想機器換人,回收周期長,風險更大。因此,各地機器換人政策,還需因地制宜。

其實,現在制造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完全是成本問題,更在于技術和質量。單純機器換人,不一定能帶來產品質量提升。因此,在當前情況下,幻想機器人拯救制造業,不現實。相反,最迫切的,應該是加大自主技術的研發投入,通過流程管理等提高產品質量,這才是“中國制造”升級換代的根本出路。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