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幾年來,煤炭用途和煤炭使用工藝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冶金焦化行業,適應中國煤炭種類儲量的要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幾年來,煤炭用途和煤炭使用工藝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冶金焦化行業,適應中國煤炭種類儲量的要求,傳統的頂裝煤煉焦工藝受到沖擊,搗固煉焦工藝得到推廣與發展;在電力行業,新建或改建的發電廠紛紛采用煤種適應性強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工藝,煤粉噴吹燃燒工藝不再是電廠鍋爐的首選;在化工行業,煤化工產業方興未艾,煤制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等,成為社會投資的熱點,大量的煤化工項目相繼立項、建設、投產,為煤炭的轉化利用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煤炭用途和使用工藝的變化,必然對未來煤炭市場帶來較大的沖擊,由此將引發新一輪煤炭市場的重新洗牌,煤炭市場布局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1 煤炭用途和使用工藝的變化對煤炭市場的影響
1.1 推廣搗固煉焦工藝的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各大冶金焦化企業基本都使用頂裝配煤煉焦工藝,頂裝配煤煉焦對煤種配比要求較為嚴格,揮發分較高的氣煤配比一般在25%左右,主焦煤和1/3焦煤配比量較大,配煤后干燥無灰基揮發分在25%左右。近幾年來,適合我國強粘結煤緊缺的國情,一些新投產或改造的焦化企業,基本上都采用搗固煉焦工藝,氣煤配比提高到65%左右,配合后干燥無灰基揮發分可在29%-34%之間。搗固煉焦工藝的推廣與發展,增加了高揮發、低粘結煤炭的使用量。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6年1月-11月我國焦炭產量25299萬t,預計冶煉精煤使用量35000萬t左右;根據資料分析,近幾年新增搗固煉焦工藝的焦炭產量每年在6000萬t左右,預計使用冶煉精煤8400萬t左右,因煉焦工藝變化使氣煤等高揮發分的煤炭使用量每年要增加3000萬t以上,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
煉焦工藝的變化,帶動了煤炭市場的調整,近幾年氣煤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一些高揮發、粘結性較差的氣煤,也成了焦化企業的首選煤種,由此也對傳統的冶煉精煤市場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1.2 推廣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影響
循環流化床(CFB)燃燒技術是1項近20年發展起來的清潔煤燃燒技術。它具有燃料適應性廣、燃燒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低、低成本石灰石爐內脫硫、負荷調節比大和負荷調節快等突出優點。近幾年來,循環床鍋爐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大容量的循環床鍋爐已被發電行業所接受。循環流化床低成本地實現了嚴格的污染排放指標,同時燃用劣質燃料,在負荷適應性和灰渣綜合利用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為煤粉爐的節能環保改造提供了1條有效的途徑。目前,國內10~20萬kW的CFB鍋爐技術已成熟,正在向20~30萬kW及以上容量發展。日前,我國四川白馬示范電站已經建成單機容量30萬kW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廠。
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推廣和應用,淡化了煤種的概念,電廠可以根據資源和成本情況來調節使用不同的煤炭品種,特別是一些靠近煤礦的坑口電廠,可以就地燃用煤礦選煤廠選煤副產品及熱值較低的煤炭品種,一些長距離運輸、運輸成本較高的煤炭產品,就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1.3 發展煤化工產業的影響
近幾年來,煤制甲醇、煤制油的呼聲越來越高,煤化工產業如火如荼,神華集團、兗礦集團、寧煤集團、山西潞安礦業集團、內蒙古伊泰集團等國內知名煤炭企業,紛紛加入到煤炭液化的行業中來,山西、內蒙等省、自治區把煤化工作為引進項目的先決條件,云南、河南、河北、安徽、黑龍江、山東等產煤省市都在醞釀自己的煤制油項目。盡管國家發改委加大了煤制油項目的宏觀調控力度,要求示范工程取得成功以后再予以推廣,但許多大型煤炭企業仍普遍看好未來的油品市場,發展煤化工的熱情有增無減。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的不完全統計,目前擬建和在建煤轉油項目的資金規模已經高達千億之巨,如果按照這一發展速度,到2020年中國在煤制油項目上將完成4000~5000億元的投資,形成年產5000萬t煤制油生產能力。神華的500萬t煤制油示范項目在2007年年底投產之后,會帶動其他項目的建設,到2020年我國煤制油年產量將達到1500萬t以上。使用間接液化工藝每生產1t成品油,要消耗4t煤炭。據此計算,屆時,用于煤炭液化的煤炭產品將超過6000萬t。如果考慮用于煤制甲醇等其他煤化工項目用煤,2020年,煤化工用煤將達到億噸以上。煤化工項目的快速發展,拓展了煤炭用途,增加了煤炭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將增強煤炭市場的活力。
2 從煤炭用途和使用工藝的變化看煤炭市場發展
2.1 東部煤炭企業市場競爭力相對增強
我國山東、安徽、江蘇等東部主要產煤省,煤炭品種基本上以氣煤為主,揮發分普遍偏高,同時,我國東部地區屬經濟發達地區,煤炭需求量大,但考慮供應的穩定性,很長時間以來,東部地區電廠等大型鍋爐設計基本上是參照山西等西部地區低揮發分煤炭質量標準,東部地區生產的高揮發的煤炭不能使用。在電煤方面,隨著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推廣和應用,鍋爐用煤對煤種的要求下降,東部地區生產的煤炭,當地需求量增加,減少了外部煤炭調入量。在冶煉精煤方面,隨著搗固煉焦工藝的推廣應用,東部煤炭企業生產的高揮發分的煤炭配比提高、需求增加。另外,由于運輸的便利和運輸成本的較大差異,東部煤炭企業在當地市場競爭力增強。由于煤炭使用工藝的變化,帶動了東部煤炭企業的產品銷售,決定了東部煤炭市場在較長時期內,區域自給及向周邊輻射比例將有所提高。
2.2 內陸地區煤炭市場就近供應成為一種趨勢
由于煤炭用途和使用工藝的變化,促進了煤炭的就近供應,煤電、煤化工產業鏈不斷延伸,煤炭就地轉化率提高。目前,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等煤炭產量大省(區),在強化大規模電廠建設的同時,也在積極地進行煤炭焦化、煤炭液化等煤化工項目建設,儲量較大的煤炭基地,都在考慮就地建設煤制油、煤制甲醇等項目。東部地區產煤省,圍繞煤礦,周邊地區大規模興建焦化廠、電廠,東部地區生產的高揮發冶煉精煤,直接進入采用搗固煉焦工藝的焦化廠。煤炭企業生產的低熱值煤,也供應周邊采用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電廠或熱電企業使用。由于內陸地區煤炭市場就近供應成為一種趨勢,未來時期,內陸地區煤炭產品外調減少,煤炭鐵路運輸需求的增長速度將明顯低于煤炭產量的增長速度,煤炭鐵路運輸緊張的趨勢將有所緩解。
2.3 海運煤炭在煤炭市場的比重上升
煤炭用途和使用工藝的變化,促進了內陸地區煤炭市場的就近供應,特別是東部地區產煤省,煤炭外調將明顯減少,由此帶來了煤炭由西部主要煤炭產地集中向煤炭資源匱乏地區流動的現象。我國煤炭資源匱乏地區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福建等沿江沿海地區,煤炭作為大宗物資,海運應當成為首選。山西、內蒙古的煤炭,主要通過秦皇島、天津等海運港口向南方運輸;陜西、河南等省的煤炭,主要通過青島、日照、連云港等港口向南方運輸,未來時期,海運煤炭在煤炭市場的比重將不斷上升。
3 煤炭企業的應對策略
3.1 積極開拓礦區周邊市場
長期以來,由于合作的穩定性較差,礦區周邊市場往往被煤炭企業忽視,隨著煤炭用途和使用工藝的變化,仿佛一夜之間,許多大型煤炭企業周邊有增添了一部分新的電廠、焦化廠,而且規模相對較大。面對煤炭用途和使用工藝變化帶來的新的市場機遇,煤炭企業要積極開拓周邊市場,充分利用地理、運輸、價格優勢,與這些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順應市場變化的趨勢。
3.2 不斷延伸煤炭產業鏈條
近幾年許多大型煤炭企業都在探討煤炭產業鏈條的延伸,煤電、煤化工等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司開展的煤化工產業調研發現,近年來,由于國際市場油價高企,激發了富煤地區發展煤化工產業的積極性。這些在建項目將新增產能甲醇850萬t,二甲醚90萬t,烯烴100萬t,煤制油124萬t。目前,我國已備案的甲醇項目產能為3400萬t,烯烴300萬t,煤制油300萬t。應當看到,煤炭用途和使用工藝的變化,為煤炭企業發展產業鏈創造了條件,煤炭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資源特點,設計建設電廠、焦化廠、煤制油、煤制甲醇等項目,減少外部資源和運輸的依賴性,安排更多的就業人員,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上海電氣研發獲突破實現國產化
作為核電站的核島關鍵設備――堆內構件在上海電氣集團獲得了突破,這為我國自主研發核島全套設備又向前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