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簡析華為海洋屢屢斬獲海底光纜國際大單原因

時間:2015-10-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自2009年伊始,華為海洋先后于地中海、馬六甲海峽、塔斯曼海、鄂霍次克海接連收獲國際大單。短短7年,華為海洋具備挑戰阿朗、NEC、Tyco等國際壟斷巨頭的實力,實屬不易。

日前,華為海洋擊敗阿朗、NEC、Tyco等國際壟斷巨頭,斬獲6000多公里的國際跨海通信工程——喀麥隆—巴西跨大西洋海底光纜系統。這是繼今年3月華為海洋斬獲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海底光纜系統后取得的又一勝利,這已非偶然。自2009年伊始,華為海洋先后于地中海、馬六甲海峽、塔斯曼海、鄂霍次克海接連收獲國際大單。短短7年,華為海洋具備挑戰阿朗、NEC、Tyco等國際壟斷巨頭的實力,實屬不易。

華為屢屢斬獲海底光纜國際大單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華為通過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的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實現強強聯合,取長補短,獲取國際海底光纜市場的入場券。一直以來,阿朗、NEC、Tyco三巨頭曾占據海底光纜市場份額的80%,幾乎處于壟斷地位。借助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的平臺,華為才能跨越在海底光纜鋪設方面的技術門檻——2008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華為海洋公司,進駐國際海底光纜市場。

第二,華為海洋在通信領域有著深厚的技術底蘊。以華為海洋在印尼一鳴驚人為例,他們成功研發出長距離單跨技術,實現海底光纜無中繼器信號傳輸超過400公里。不僅大幅降低了海底光纜的建設和運營成本,更使華為一舉擊敗國際巨頭,贏得了客戶。

第三,華為海洋在長距離海底光纜市場,也以技術為突破突破口,提高競爭力。該公司開創性地采用UJ技術開發出2纖對海纜中繼器,并在此基礎上,成功研發出第二代海纜中繼器RPT1660和分支器BU1650,進駐長距離海纜市場。

此外,華為取得成功的幾點其他因素還有該公司股權激勵、企業文化和中國工業實力的整體進步。華為被譽為是一家充滿狼性的企業,其奮斗文化和拼命三郎的搏命精神廣為流傳。而支撐起這一切的就是華為獨特的股權模式——華為員工集體持股,并將金融投資客永遠排斥在公司股東的行列之外,股份子孫不能繼承,離開公司由公司贖買,退休后由公司回購股份。而且持股分配也比較公平,即使是任正非這樣的華為創始人,也只有1.4%股份。因此,華為不是任正非的華為,更不是某個家族的華為,而是全體員工的華為,員工成為了公司主人。華為特殊的股權模式把給股東的分紅和給員工的福利合二為一,不僅避免了追逐短期利益的大股東的短視行為,使企業更具長遠眼光,更使員工獲得了實惠——在2012年時,華為年底分紅就高達125億,相信這也是華為高管陳黎芳在北大校園招聘宣講會上說“工資只是零花錢”的底氣所在。

華為海洋屢屢斬獲國際大單,一切皆因有強有力的合作伙伴,有深厚的通信技術底蘊,有獨特的股權激勵模式和越發雄厚的中國工業實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氣連接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