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13日,泉州市裝備制造業協會組團前往德國進行為期9天的商務考察交流。考察團先后參觀了奔馳總部及其全球最大的豪華汽車生產基地——辛德芬根工廠,全球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系統的制造商庫卡(KUKA)機器人公司,享譽全球的鈑金加工機床、工業激光器制造商通快(TRUMPF)公司,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業機械制造企業ROUCH公司,并在皮爾馬森斯市經濟促進局的帶領下參觀了化工企業、注塑工廠和制鞋培訓基地等,最后參觀了北黑森州卡塞爾工業展會。
本次考察團由群峰機械董事長徐金山擔任團長,百業中興金融集團董事長史深翔擔任副團長,信和新材料總經理王書傳、雄輝機械董事長陳金雄、勁力工程機械董事長曾華山、海恩德科技董事長林智敏、精準機械總經理黃文才、中聯博創機器人董事長蘇水灘、勁翔知識產權總經理李勁松、德林機械董事長陳建團、中明機械總經理洪燦輝、南平機電總經理戴賜敏、泉州裝備協會秘書長張躍良等近20人參團,涵蓋了制磚設備、環衛設備、石材機械、農業機械、紡織機械、機械涂裝、電機行業、機器人加工等多個制造業領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考察結束后,通快亞太區域總裁Peter和德國商會負責人代表都盛贊泉州裝備協會考察團是它們近年來接訪團中最務實、認真仔細、不辭辛勞的一個團隊。因此,本次考察團可謂滿載而歸,為了讓更多會員企業了解學習到德國制造的精華,泉州裝備協會舉辦了分享交流專場。
徐金山:實現智能化生產需要持續投入
智能化生產是實現德國工業4.0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觀過程中,德國企業生產車間的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管理都給參訪團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群峰機械董事長徐金山介紹,目前,奔馳辛德芬根工廠的生產裝配線由沖壓、焊接、總裝三條線組成,沖壓和焊接工序已實現全自動化,均由機器人完成,工人只需負責監視儀表。據了解,整個辛德芬根工廠有4500個機器人,其安裝的精度可以達到0.01mm以內,工人與機器人完美配合,使整個車間的生產效率非常高,同時又確保了質量。
在庫卡機器人公司,考察團也參觀了機器人從零件加工、生產到最后測試的總體流程。人機互動,協同合作完成一道道工序,使考察團深深感受到人工與機器巧妙搭配的魅力,驚嘆于高科技的神奇力量。參觀通快(TRUMPF)公司、農業機械企業RAUCH公司等其他企業時,考察團同樣感受到了自動化程度高,流水線管理規范,工人技術熟練,而這些正是目前國內很多企業所亟需改善的。
“自動化生產是我們必走的一條路,雖然自動化設備一次性投入需要較多資金,但它所產生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德國技術加上中國速度,才能實現我們的制造2025。”徐金山說。
史深翔: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
對于自動化設備投入,百業中興金融集團總裁史深翔表示,在工業4.0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下,企業比以往更需要設備更新改造,通過此次考察,百業中興在進出口融資租賃業務方面也有不少新的收獲。
他指出,百業中興將全力為泉州裝備企業引進國際先進設備,實現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供融資租賃方案服務。同時,為泉州中小裝備企業走出國門,實現產能轉化、打造國際品牌搭建橋梁,提供出口國際貿易商業保理方案支持,全面推進中小裝備企業與國際接軌。
李勁松:關注研發創新
“德國制造業的產業鏈之完整,配套產品之高精密,企業間之密切配合,做精而不急于多元,做強而不急于做大,做百年企業而不急于一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福建省勁翔知識產權總經理李勁松在分享時說。
“我們參觀的家族企業中老板幾乎都是研發出身,像奧禾,五代人只為做好做精兩個產品,每代掌舵人都是從研發做起。像通快,創始人不是搞研發出身,但最終控制企業的是研發的合伙人等。”李勁松指出,德國企業非常重視研發費用的持續投入,像通快、柯梅林等公司,每年都會拿出約銷售額10%的費用投入研發。
李勁松說,這些企業都非常重視研發創新,并懂得根據市場適時作出調整。“像柯梅林,擁有1000多項技術配方,原來做鞋膠,利潤萎縮后,改做金屬膠粘劑等高端高利潤產品。像奧禾,擁有幾十項各國的發明專利。像通快,最早做手工具,現在做激光金屬切割設備。”
蘇水灘:關注工裝設備及信息化裝配
一上臺,福建中聯博創機器人董事長蘇水灘就對奔馳和庫卡的生產車間嘖嘖稱贊,他說:“工裝非常到位,每個流程的生產工具配備井然有序,每個崗位都有相應的工具箱,按規格、按尺寸依次擺放;小桁吊和鐵軌、升降工作臺的應用非常廣泛,使裝配過程非常人性化和安全;車間的規劃非常完善,如同一個立體倉庫,實現了空間的充分利用;倉儲物流非常規范,信息化配備程度高;新工藝的應用非常廣泛……”
“參觀完奔馳和庫卡的生產車間后,我發現這些企業的工裝及車間配套設備非常完整,它們一個車間有上千副的工裝,甚至有很多是市場上買不到的。”蘇水灘說,國內的工裝都是較為老式的,以桁吊為例,很多企業的大桁吊都非常齊全,但它工作效率慢,很多時候是“開大炮打蚊子”。而在國外,各式各樣的小桁吊應用非常廣泛,工作效能也很高。相關圖片一展示,泉州裝備業的大佬們紛紛拿起手機拍下相關信息。
除了工裝設備,蘇水灘還非常關注信息化建設。他說:“庫卡的裝配模式非常值得泉州企業學習,有很多做法可以直接借鑒。”
以生產前的倉儲準備工作為例,每一道工序裝配線旁設立了各種鐵架,架子上有相應的箱子,每個箱子下面都安裝了可移動式輪子,箱子上有固定的條形碼、物料編碼,由專門的領料人員到配件倉庫領取,領取后在移動叉車上進行掃碼,并根據ERP系統提示,將物料放置在相應的編碼箱。這種做法規避了物料混亂、領料流程不標準等問題,輕松實現安裝流程標準化、流程化。奔馳公司的生產系統,同樣也是達到了分工明晰,有條不紊,每個部件就有一個相應的部件生產車間,里面配有全自動生產線。
蘇水灘指出,國內很多企業車間的5S大多只停留在表面,在生產角度是不配套的,因此現場生產工藝流程的改造是推動企業從離散式制造走向流水制造的最大瓶頸,也是中聯博創所致力于在泉州推動和改造的。
黃文才:中國制造更需要專業專注
“二戰時期,德國制造也曾經被認為是劣質制造。但經過近百年發展,德國制造已經成為好產品、好質量的代名詞。我的感悟是從一根鋼筆開始的。”泉州精準機械總經理黃文才說,德國期間,他買了幾根鋼筆回國送給兒子,兒子用了以后覺得非常贊,強烈推薦他試用。
試用后,他發現德國鋼筆的設計是從寫作者的握力及運筆等各個角度進行設計的,書寫起來非常舒服,用這個筆就不知不覺喜歡上了書寫。之后上網查了這個品牌,才知道是一個百年企業,這種專注和專業令他非常動容。
黃文才說,當前中國制造也正處于提質升級的關鍵階段,我們的企業如果能專注把產品做好,做到極致,也能打響中國制造的名號。
曾華山:關注工匠精神
眾所周知,德國企業是以“小而美”聞名世界,很多企業都是代代相傳,專注一個產品,做精做強。
泉州勁力工程機械董事長曾華山表示,此次德國行,留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企業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專注、專業、敬業。比如奔馳公司生產的每輛車都要經過一道道嚴格的檢測流水線,每年都需要拿出幾百臺車做防撞測試,這些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對質量的嚴苛把控追求。
陳金雄:沉下心來做產品
泉州雄輝機械董事長陳金雄也在現場分享了一個小物件,一個0.15歐元的鑰匙圈。他說,德國企業是靠提升技術來降低成本,而我們很多企業的理念是靠使用較低品質的原材料,充量來降低成本。當前,產業發展很不均衡,市場模仿速度又快,當市場被瓜分完后,企業就很難有競爭力。
他表示,企業是時候靜下心來,專注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耕耘好,把產品品質做好,這樣中國制造業會被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認可。路雖遠,但行則必至。
動企業老板改變思想觀念、改進生產模式,才能真正推動兩化融合。”蘇水灘告訴記者,國內很多企業車間的5S大多只停留在表面,在生產角度是不配套的,因此現場生產工藝流程的改造是推動企業從離散式制造走向流水制造的最大瓶頸,也是中聯博創所致力于在泉州推動和改造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