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概念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似乎終將為工廠車間帶來革命性變革。據IDC預計表示,2020年,將有40%的數據由機器產生,預計將有200到500億臺設備推動工業發展。據Infor委托調查顯示,全球52%的制造商將物聯網視為商業優先發展項目,二十分之一聲稱發展物聯網為第一要務。
然而,其中只有8%的受訪者有既定的物聯網計劃到位,超過三分之一(38%)聲稱其仍在調查物聯網潛力的初級階段,只有12%在未來12個月內有計劃要著手有形的物聯網項目,只有7%聲稱現在有試驗項目正在進行,三分之一(35%)表示其目前還暫無使用物聯網的計劃。
物聯網新時代是否真已開啟?
根據我們的經驗,2015年物聯網項目變化極大。雖然我們有大量客戶使用企業資產管理(EAM)應用,通過將傳感器和軟件進行結合以對設備運行狀況和性能進行主動監控、管理和維護,但是IIoT項目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最近采訪的一家肉類加工行業告訴我們他們正在考慮打造物聯網,以提高產量,減少浪費,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在屠宰牲畜之前,利用傳感器對牲畜健康狀況進行跟蹤--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應用領域。
如何助力企業實現積極靈活的生產模式
工業物聯網為制造商和其他設備密集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McKinsey預計到2020年物聯網全球經濟價值將達11萬億。通過收集、分析和處理傳感器生成的數據,有助于企業獲取全面詳細的信息,進而有助于降低成本,挖掘新的盈利增長渠道。本質上來說,工業物聯網與其說是一項技術,更不如說是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具有前瞻性、積極靈活的方法。
調查中65%的受訪制造商認為高效運營帶來的成本節約是物聯網的主要優勢,35%的受訪者認為新產品服務所帶來的收入增長是其最大優勢。物聯網提高生產力,有助于企業獲取更多有效信息做出有效決定,提高設備使用率,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可視化和可跟蹤性。
但是僅僅通過傳感器是遠遠不夠的。制造商需要通過結合實時數據(傳感器產生的數據)和云存儲并進行有效分析。只有這樣才能進行快速智能的做出決策,提高收益增強競爭力。
可以看出工業物聯網真正的價值不在于傳感器,而是在于工業物聯網產生的數據與其他核心業務系統的充分集成和數據可視性。
ERP與IIoT的成功密不可分,因為ERP將工業物聯網產生的數據與EAM、PLM、CRM數據庫和來自于整個業務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結合。只有通過這種數據集成,才能實現成本節約最大化,價值最大化。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