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集團”或“集團”)公布2015年半年度業績。中集集團201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6億元,實現凈利潤約16.52億元。上半年,中集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主要業務中,集裝箱制造業務和道路運輸車輛業務的盈利實現大幅增長;受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影響,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業務和海洋工程業務的盈利出現下降。
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表示,在中國市場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集仍保持著較好的增長,主要是因為中集的全球化運營。中集不僅在中國市場有業務,在北美、新興市場和歐洲都有業務,各地區的業務可以相互補充,能更容易的應對波動,降低風險。
中集半年報顯示,集裝箱業務是集團主要的收入來源,融資租賃模式的金融服務持續發力。受年初對全球集運貿易穩定增長的樂觀預期和新船下水的影響,市場對集裝箱的需求延續了去年良好走勢。上半年,集團集裝箱營業收入實現人民幣124.78億元,同比增長8.46%;凈利潤人民幣7.1億元,同比增長120.01%。道路運輸車輛業務和金融業務也呈現較快增長勢頭,分別盈利3.19億元、5.9億元,同比分別大增41.2%、837.2%。
中集多業務領域呈現新的變化,業務多元化穩步推進,除制造業之外,資本運營提速。中集集裝箱東莞鳳崗項目一期生產線將于明年建成投產,模塊化建筑已中標國內最大的辦公類模塊化建筑項目 -- 深圳前海商務創新中心。除此之外,上半年,中集集團最終贏得了在美國為期一年的集裝箱雙反調查,集團作為原告的為期七年的北美內陸箱 APC 運輸平臺專利侵權糾紛也取得最后勝訴。
雖然國內專用車市場需求出現滑坡,但由于北美貨運物流運輸需求的增加帶動專用車需求的大幅增長,海外市場銷量同比增長超過80%;新興市場銷量同比增長超過70%。
在重型卡車業務方面,2014年,中集通過對聯合重工進行增資并受讓其他股東的股權,對聯合重工的持股權益增加到66.24%,實現控股。此外,今年2月,中集與中國消防企業簽署資產轉讓協議。通過換股成為中國消防企業的單一最大股東,持有其30%的股份。
在產業地產業務上,東莞中集智谷開始招商運營。中集還計劃在前海片區的地塊發展成為海洋金融與高端服務業示范區。目前仍正密切與國家有關部委、深圳市政府等進行磋商,就該地塊的開發商討具體方案。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中集金融業務凈利潤的大幅增長堪稱半年亮點。這得益于中集融資租賃公司船舶租賃資產新增收益。中集融資租賃公司立足于深化產融協同的內涵,為客戶提供“裝備+金融”的一站式系統解決方案,通過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手段擴大集團產品銷售規模,提升集團產品議價能力,促進集團商業模式升級和整體競爭力提升。
針對匯率波動對中集外匯遠期合約的影響的問題,中集財務管理部總經理金建隆表示,近期人民幣貶值總體對公司是正面的,而且已經反映在上半年的業績中。匯率波動會對下半年人民幣遠期外匯合約帶來一定不利影響,但由于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目前還不能量化。
對于中集在前海自貿區的土地問題,麥伯良表示,公司正在和深圳市政府溝通,做土地準備,預計今年內會有初步計劃,明年將會有方案落地。此外,他還透露,中集將會聯合別的公司在前海片區建立海洋金融和海洋高度業務示范區。
麥伯良在業績發布會上介紹了未來中集增長的三大引擎,首先,原有的八大塊業務,仍會是未來的主要增長動力,幫助中集實現自主、自動、內生性增長;其次,實現中集內部的戰略管控+資本運營,實現有機、有質量的增長;最后,中集將在內部建立體制,應對“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規劃,保持中集的創新和活力,而實現這部分增長主要靠培育有質量的公司,如預計在10月份發布的一個新業務“中集E棧”將會是這部分創新的一部分。
中集管理層表示,盡管今年全球經濟環境仍然具有挑戰性,集團將調整未來發展目標定位,順應社會變革、經濟改革的需要,探索并推進混合所有制的實踐,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在技術、業務模式及經營管理機制方面持續改善、不斷創新;努力把握住歷史性機遇,實現有質量的增長,真正成為追求持續健康價值增長多元化跨國產業集團。
附表1:2015半年度業績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