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子監管碼 包裝印刷業的商機與困惑

時間:2008-09-22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根據相關規定,從2008年7月1日起,食品、家用電器、人造板、電線電纜、農資、燃氣用具、勞動防護用品、電熱毯、化妝品9大類69種產品要加貼電子監管碼才能生產和銷售,且一件商品一個碼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電子監管碼,一掃就知道。”香港藝人劉德華近日受國家質檢總局邀請擔任“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形象代言人,這是他在京拍攝的一則公益廣告的廣告詞。這則廣告展示的是電子監管碼制度消滅假冒偽劣、實現產品質量全程監管和可追溯的重大功能。   根據相關規定,從2008年7月1日起,食品、家用電器、人造板、電線電纜、農資、燃氣用具、勞動防護用品、電熱毯、化妝品9大類69種產品要加貼電子監管碼才能生產和銷售,且一件商品一個碼。這一旨在保證產品質量、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制度,給印刷包裝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但也讓行業面臨著不小的困難和挑戰。   系列政策力推電子監管碼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統計信息,截至2008年6月30日12時,共有加入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企業58465家,賦碼企業11817家,激活產品22.50億個;通過電子監管網舉報的涉假信息781起,并及時予以了查處。同時,部分特種藥品也實施了電子監管網管理。在這一結果的背后,是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   2007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實施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的通知》,要求對納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和強制性產品認證(CCC)管理的重點產品實施電子監管。   《通知》公布了《首批入網產品目錄》,家用電器、人造板、電線電纜、農資、燃氣用具、勞動防護用品、電熱毯、食品、化妝品9大類69種產品列入其中,要求上述九大類重點產品生產企業在申請生產許可證和強制性產品認證(CCC)時,必須加入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并在產品包裝上使用統一標識的電子監管碼后方可出廠銷售,已獲得生產許可證和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證書的企業要盡快賦碼入網。對于賦碼方式,《通知》規定前期可貼碼,后期須印碼。   2007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關于做好重點產品質量電子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首批入網產品目錄》9類69種產品要在2008年6月底前賦碼上市,而這69種產品共涉及企業8.7萬家。   2008年2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根據實施情況發布《關于2008年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推進工作部署的通知》,對賦碼方式和上市時間進行了調整。   《通知》稱,考慮到產品包裝多樣性和賦碼印刷的技術難度,在以一件產品賦一個碼(簡稱一品一碼)為原則的基礎上,將賦碼方式分為A、B兩類,A類為一品一碼,B類碼賦在每種產品多大規格的包裝上由企業自行決定,并公布了《首批入網產品最小賦碼單元參照表》供入網企業參考。   對于企業產品包裝印碼問題,原則上不打亂企業原有的包裝供應商體系,可由企業提供名單報當地質監局推進辦確認備案。賦碼印制方式以印在產品包裝或說明書為原則,也可根據產品包裝形式采用貼碼或噴碼等方式。因特殊原因確有困難不能及時賦碼的,經過質檢部門審核同意,過渡期可以到2008年12月31日以前。   技術成本扣鎖商機瓶頸   “對印刷行業來說,電子監管碼的賦碼印刷任務,既是一個機遇,又是一個挑戰。”在6月召開的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商業票據印刷分會第九屆年會暨票據印刷與可變信息標簽印刷研討會上,新聞出版總署印刷復制管理司司長王巖鑌指出,印刷業目前面臨的困難非常多,紙張油墨漲價,圖書印刷面臨教材限價和教材循環使用問題,還有互聯網對紙介媒體產業的沖擊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賦碼印刷工作無疑是一個難得的市場機遇。她也指出,如果印刷業不能很好地協助有關部門來研究解決技術瓶頸的問題,那么擺在我們面前的機會就會喪失。   今年1月8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首批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可變條碼標簽印刷企業名單》,47家印刷企業被列入名單。入網生產企業可在印制電子監管碼時自愿選擇印廠。4月30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第二批賦碼印刷企業推薦名單》,56家印刷企業被列入。   6月5日,國家質檢總局又向各省局和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和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發布《關于報送第三批賦碼印刷企業推薦名錄的通知》,要求以特快專遞報送確有可靠可變條碼印刷技術能力、且有良好信譽及保障能力的電子監管碼賦碼印刷企業名單。   “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賦碼問題,這成為電子監管碼推進工作的一個瓶頸。”在今年6月舉辦的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商業票據印刷分會第九屆年會暨票據印刷與可變信息標簽印刷研討會上,國家質檢總局嚴馮敏副司長指出。   據了解,目前對產品的賦碼方式主要有:1.紙類包裝材料變碼印刷。2.塑料薄膜包裝熱轉印。3.貼標。直接在產品上貼標的賦碼成本實際不超過0.02元;將監管碼直接噴印在產品的紙質標簽上,該方式的賦碼成本,根據柯達、惠普等專業印刷機構核算理論成本不超過0.001元,綜合人工成本、折舊及損耗等成本后為0.001元至0.002元;將監管碼直接印刷在產品的塑料包裝上,此種方式的賦碼核算成本不超過0.005元。   對于這些賦碼方式,某入網企業曾對媒體表示:“粘貼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此大的生產量,要是一件件粘貼,得需要巨大的人工成本。印刷也會有一定成本增加,不過幅度不是很大,但是技術上有些問題。”   印刷變碼苛求技術能力   業內專家指出,主要是變碼印刷設備的高技術含量與電子監管碼的批量大問題間的矛盾,因為電子監管碼要求“一品一碼”,它不同于普通的條形碼,而是技術含量更高的“變動碼”,要求每一件產品都有唯一性,它附在每種產品的最小包裝上,數量之巨大可想而知。傳統的熱轉印設備生產能力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本身國內具備這種印刷技術的工廠就寥寥無幾。國家質檢總局嚴馮敏副司長曾在票據印刷與可變信息標簽印刷研討會上表達了這樣的憂慮,目前全國有印刷變碼的印包企業大概僅僅有300多家,這遠遠滿足不了幾萬家入網企業的印刷需求。另外,包裝材料的種類多,除了紙質材料外還有:塑料薄膜、復合膜、不干膠和金屬材料等。因此對印刷技術能力的要求就更多。   目前,一些企業和相關技術部門正在進行技術難題攻關,電子監管碼政策,或許可以成為一些印刷包裝企業升級換代的促進因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