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虛擬化、云計算技術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談到“閑置服務器”的話題,眾所周知的是閑置服務器會造成大量的計算資源浪費,但究竟會浪費多少,數字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近日的一份研究表明,全球數據中心有30%的服務器被閑置,浪費了300億美元的IT基礎架構投資。
研究發現,全球數據中心大約有一千萬臺服務器處于“昏睡”中——六個月、或者更長時間沒有提供服務信息或者計算服務。造成這種“昏迷”狀態的原因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管理上的問題。
“在二十一世紀,幾乎每一家公司都要用到IT,但是太多的企業IT基礎架構都處于低效狀態”,報告指出,存在如此多的“昏睡”服務器表明一個問題,企業設計、建造、配置、操作IT資源的方式需要改變。
這份報告和此前麥肯錫發布的一份服務器利用調查的觀點一致,麥肯錫報告指出,商用和企業數據中心的服務器很少超過6%的利用率,而高達30%的的服務器處于“昏睡”狀態,一直在耗費電力但沒有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務;國際數據中心認證標準組織UptimeInstitute也發現,美國30%的服務器也是“昏睡”的。
“很多企業具備大規模的IT基礎設施,但是效率低下,但是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報告指出,這些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企業需要優化IT基礎架構的性能、能源利用率和投資回報。
“昏睡”的服務器帶來了大量的成本浪費。以一臺服務器平均3000美金來計算,全球一千萬臺閑置服務器(美國大約有360萬臺)代表著300億美金的數據中心投資浪費,而且這還不包括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成本以及持續的運營成本。
研究表明,移除這些空閑服務器將在全球減少十億瓦級別的工作負載,節省下倆的電能可以支持新的IT負載來創造新的商業價值,這是一件值得歡呼的事情。但是難點在于企業如何去辨別多余的硬件,傳統工具無法做到。
因為僅測量CPU和內存的使用量并不足以證明一臺服務器是處于“昏睡”的,數據中心運營人員還需要從IT管理系統、虛擬化系統和負載分發等系統查看每臺服務器的上游流量或者用戶訪問信息,這種方法才能夠確定IT資源是否在做有用的工作,而并不增加業務風險。
研究人員表明目前已經有軟件能夠在數據中心里找到“昏睡”服務器,其中一種解決方案是通過ping服務器獲得服務器負載數據、利用率、性能和功耗水平等信息,并且提供報告顯示哪些服務器沒有工作負載或者流量發送。
相關資訊數據中心行業會走向石英表危機嗎?數據中心行業會走向石英表危機嗎?企業數據中心和互聯網數據中心有何不同?企業數據中心和互聯網數據中心有何不同?一整周的服務器大趴體_WatchStor焦點周刊_No.296一整周的服務器大趴體_WatchStor焦點周刊_No.296要聞回顧:一整周的服務器大趴體要聞回顧:一整周的服務器大趴體為什么說戴爾服務器策略的核心是“務實”?向左走向右走為什么說戴爾服務器策略的核心是“務實”?新款國產芯片亮相:速度超x86架構20倍新款國產芯片亮相:速度超x86架構20倍傳聞:思科曾會談SolidFire計劃引入后者超融合方案傳聞:思科曾會談SolidFire計劃引入后者超融合方案谷歌斥資3.8億美元在新加坡建第二座數據中心谷歌斥資3.8億美元在新加坡建第二座數據中心技嘉與Cavium團隊聯手打造超密集型ARM服務器技嘉與Cavium團隊聯手打造超密集型ARM服務器馬來西亞力求成為數據中心樞紐馬來西亞力求成為數據中心樞紐。
更多資訊請關注PC BASED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