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在清華大學汽車產業前沿高峰論壇上指出,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汽車產業是抓手、是載體,更是龍頭。他表示,汽車產業是“工業4.0”的最難應用點,但也是最佳切入點。
汽車產業是最佳切入點
經濟新常態下,可持續發展的實體經濟是避免我國進入中產階級陷阱的重要支撐,而實體經濟就是制造業,制造業的龍頭是汽車產業,未來汽車產業所具備的節能、高效、快速、靈活將是制造業的核心特征。
趙福全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是中國版工業4.0,它們是大概念和小概念的關系,工業4.0是制造業真正朝著共產主義發展的一個具體體現。“而汽車產業是工業4.0的最難應用點,但也是最佳切入點。德國、美國和日本的經驗都說明了這一點。”趙福全說。
四個本質和三個特征
還在吉利汽車任職時,趙福全就參與了《中國制造2025》的制定工作,作為第一執筆人,趙福全理解的制造業的本質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質量,最大化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工業4.0就是要把這“四個最”做到極致。而這正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未來,只有汽車產業才能帶動制造業整體轉型升級。
趙福全指出,工業4.0有三個特征:首先,工業4.0具有整體性,它不是企業的4.0,也不是產業的4.0,而是國家整個制造業的4.0;其次,工業4.0具有充分性,它必須是人人聯網、業業聯網、物物聯網,而且還要充分智能;第三,工業4.0具有互動性,因為工業4.0沒有絕對的標準,一定是1.0、2.0、3.0以及4.0混在一起。其中,屬于4.0的比例越高,這個國家實際整體制造業能力就越強。
變與不變
在工業4.0的浪潮中,汽車產業將發生哪些變化?趙福全指出,最為顯著的改變將發生在產品的形態和能力上,如材料、技術、造型,包括自動駕駛,并且這些改變是翻天覆地的。另外,全球的汽車產量增長將難以想象,預計今年全球將生產汽車9000萬輛,很快將突破1億輛,未來社會對待汽車的態度一定是“輕擁有,重使用”。此外,汽車產業的價值鏈、產業格局以及相關的互聯網思維都將面臨轉型升級的考驗。但有一點,汽車產品的基本屬性不會改變,始終是一個從點到點的移動工具。
汽車產業中的一切變與不變還在演進,這要求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必須與工業4.0發展同步。如果說過去十年,世界改變了中國汽車產業,那么,未來將是中國引領世界汽車市場。“但并不一定是中國企業(引領),要實現由中國企業引領,我認為就必須要抓住工業4.0所有技術革新的機會。”趙福全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