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正式頒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從制造業發展環境與規劃背景、戰略方針和目標、戰略任務與重點三個主要方向對中國制造業發展前景做出詳細闡述,其中電力裝備行業被列入了十大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
《中國制造2025》規劃已經指明了工業制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幾位關注電力裝備行業的專家向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對于企業而言,方向已經指明,下一步開始向信息化融合的方向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諸多制造行業之中,我國電力裝備行業的水平在全球來看還處于領先地位,例如特高壓、核電等,而此項規劃的推進,亦會促使目前已經大規模走出去的電力裝備產業獲得發展。燃氣輪機核心技術待突破
《中國制造2025》規劃針對電力裝備領域的發展方向提出:將推動大型高效超凈排放煤電機組產業化和示范應用,進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制造水平,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先進儲能裝置、智能電網用輸變電及用戶端設備發展。突破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高溫超導材料等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應用技術,形成產業化能力。
一位電力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提出之后,對于整個電力系統而言無疑是利好。而在電力裝備方面,“比如儲能的問題,如果能夠在2025的規劃之下有多突破,那么整個電力系統迎來的變化將是很多方面的。”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未來電力裝備行業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側重,“我認為下一步分布式能源裝備會是重點,這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清潔能源裝備企業而言將是利好。”
“而在分布式能源中,壓力比較大的或許是燃氣輪機的技術,因為截至目前燃氣輪機的核心技術突破還不夠,而且無論從裝備制造還是整體的發展上,都會存在問題。”韓曉平稱。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部長苗圩針對“中國制造2025”規劃答記者問時,特別提到燃氣輪機等核心技術缺少的問題,他表示,“比如飛機發動機、燃氣輪機等等,這些方面的核心技術,我們現在還沒有掌握。要通過‘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和組織實施,促使一些行業在共性技術方面取得明顯的突破,來引領和帶動整個新一輪中國制造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