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的膀胱癌患者陳星(化名),最近在南京市鼓樓醫院接受了機器人“達芬奇”的手術。自去年9月開始,鼓樓醫院的這位機器人醫師已經操刀200臺手術了。陳大爺也是全國機器人“醫師”手下年齡最大的患者。
陳星來自鎮江丹陽,今年93歲。他是5月7日動手術的,術后一周多,他的精神看上去不錯。他說:“現在感覺很好,身上也沒什么地方痛。”
陳大爺兩個月前出現血尿,到醫院檢查后,發現患有膀胱癌。
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李笑弓說:“陳大爺有腎積水,血壓和血糖稍高,其他身體指標正常。”但如果采用傳統方法,手術創傷大、時間長、術中出血多,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復。各方面權衡后,醫生決定給老人實施機器人手術。
陳大爺成為國內接受機器人“達芬奇”手術的最高齡患者。“我已經這么大歲數了,沒有太多顧慮,也不怕機器人。”
“達芬奇”有四個“臂膀”,腕關節可以滿足540度的旋轉。它的“手”像一個小剪刀,直徑只有8毫米,細巧靈活,可以彎曲。
李笑弓介紹,通過3D放大的視頻系統,醫生可以清楚看到人體器官的位置,甚至能看到神經及血管脈絡走向。醫生指揮機械臂進行手術。機械臂可以幫助醫生實現人手無法實現的穩定、精確、細致操作。
在泌尿外科手術中,“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主要用于前列腺癌膀胱切除、新膀胱尿道吻合等,同時也廣泛應用于普外科、婦產科手術。與傳統微創手術相比,“達芬奇”機器人提高了手術的精確性和靈活性,降低了手術并發癥。
鼓樓醫院是江蘇省地方醫院中第一家引進“達芬奇”的醫院。這臺機器人引自美國,是最先進的第三代“達芬奇”,光設備就要2000萬人民幣。目前,“達芬奇”手術計價方式由“機器人器械費”和“基礎手術費”組成。其中器械費為3萬,這部分的錢需要病人自付,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醫療目前還不能報銷。這意味著,相比于普通手術,機器人“醫師”實施的手術要貴3萬元。
李笑弓介紹,由于機器人購買成本高,器械維護費用也較高。“手術前都會給機器人戴上無菌手套,這成本就有兩萬元。機器人的‘手’,每做一次手術就有消耗,每只手使用10次后就會更換。”
不過,專家表示,未來機器人手術將會越來越普及,進入醫保后,患者的支付負擔將會減輕。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