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直屬一類科研事業單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了2015年中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十大趨勢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兩個it(industrytechnology&informationtechnology,即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步伐加快,以工業互聯網、信息物理系統、制造業創新網絡等為特征的智能工業將引領我國工業邁入轉型發展的新時代。
一、智能制造成為“兩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2015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指出,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并將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這必將加速智能制造在工業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廣。2015年,地方可能密集出臺一批相關配套方案,全國將掀起智能制造模式、推廣智能制造應用的熱潮。
二、智能機器人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爆發式增長。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5年全國機器人市場銷量將突破8萬臺。同時,鋼鐵、有色、石化、汽車、軌道交通、電子、紡織等行業普遍加大對集成化、精密化、綠色化、高端化、無人化智能制造裝備的需求,為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三、工業互聯網發展拉開序幕。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必備基礎,是智能制造生產體系中“系統的系統”。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下大力氣發展工業互聯網,加緊出臺一批相關政策措施,推動企業從傳統的工業基礎設施加快向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演進升級。
四、傳統企業加快擁抱互聯網新模式。當前互聯網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重新定義制造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生命周期,以生產者、產品和技術為中心的制造模式加速向社會化和用戶深度參與轉變。2015年,我國可能有一大批制造企業以互聯網思維變革傳統的“閉門造車”模式,以用戶思維和用戶需求探索“與用戶交互、讓用戶吐槽、最終由用戶定義”的新模式。
五、工業大數據應用初步發展。2015年,隨著智能制造的應用推廣,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將重新審視工業大數據的價值,圍繞產品研發創新、生產線監測與預警、設備故障診斷與維護、供應鏈優化管理、質量監測預測等方面開展集成應用。
六、制造業服務化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制造業正從以產品為核心到以消費者為核心,以生產為本到以“生產+服務”或服務為本轉變,服務化轉型態勢明顯。隨著互聯網與工業的深度融合,2015年,制造業面向市場提供專業化服務成為行業發展熱點,在線實時監測、遠程故障診斷、工控系統安全監控、融資租賃、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務將不斷涌現。
七、多地探索協同高效制造業創新平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迫切要求制造業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通過技術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創新驅動”。2015年,協同高效的制造業創新平臺將加快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新平臺將會在我國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涌現。
八、越來越多的制造業將涉足跨境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加速向行業化、移動化方向發展。制造企業紛紛將移動商城、微信作為拓展業務范圍的重要手段。2015年,國內電商可能大規模開展跨境業務,我國電子商務國際化步伐將提速,越來越多的制造業將基于電子商務平臺建立“網上自貿區”,從虛擬空間開辟“走出去”途徑。
九、自主可控軟硬件產品對“兩化”融合的支撐能力日趨增強。中國銀監會《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指導意見》提出,從2015年起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應用以不低于15%的比例逐年增加。全國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將以工業互聯網和自主可控的軟硬件產品為重要支撐。
十、寬帶網絡對“兩化”融合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組織實施“寬帶中國2015專項行動”,加快td-lte網絡建設、4g業務發展和5g研發,并實施中國ltev6工程。這必將推進我國全面進入4g時代,2015年全國4g用戶可能達到2.5億戶,寬帶接入能力覆蓋比例將超過85%,大型企事業單位和中小企業接入帶寬將分別超過50mbps和20mbps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