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傳來,光伏電站走到風口。
湖北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能源局本月18日發布的《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指出,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規模為17.8吉瓦(1吉瓦=1000兆瓦)。這一數據遠高于征求意見稿的15吉瓦和2014年的計劃14吉瓦,并且與2014年實際新增光伏并網量10.52吉瓦相比,增幅更是超過70%。
湖北省能源局領到的指標是:2015年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0.5吉瓦,而2014年湖北省指標是0.4吉瓦。業內人士指出,今年的計劃大大超過市場預期,對于光伏行業發展的提振作用相當明顯。
中國地質大學光學專家、教授龍光芝說,這表明國家對光伏行業的支持態度,更多的意義在于對光伏的補貼政策。“天門40兆瓦的光伏發電站今年9月建成后,第一年發電量可達4000萬度,按照國家上網電價每度1元,可實現營業收入4000萬元,稅收680萬元。”天門市副市長施通勤說。“天門的光伏發電站8年可收回投資,而光伏電站運行生命周期為25年,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的17年可以獲得穩定收益。”追日公司副總裁何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光伏電站運行,因電站審批和并網存在壁壘,盈利能力較強,投資收益率達10%-15%。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市場開發事業部高級投資經理蔣剛表示,光伏組件價格下跌,增加了電站開發者的收益。比如,過去1千瓦的光伏板需要1萬元,現在只需要7000元至8000元,這也是吸引企業投身電站運營的原因。
光伏行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機遇,之前做光伏組件的企業,紛紛進軍下游電站建設與運營,包括拓日新能、超日太陽、漢能控股等等。相當于之前賣面粉的,現在把面粉做成蛋糕來賣。
光伏已成為制造中國首富的行業。漢能集團董事長李河君身價已達2000億元級,有沖擊首富寶座的實力。目前,中國已擁有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產業,由此不難看出,企業為何對光伏電站大手筆投資。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