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業4.0如何改變企業

時間:2014-08-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工業4.0時代的主導技術一定是IT技術、電子技術和機器人技術,但是它同時也會接受如生物技術和納米技術等其他領域的知識。工業4.0時代中的所有企業必須提升自身的社會和科技技能。

羅蘭·貝格咨詢公司發布的《工業4.0——歐洲如何成就新工業革命》,就歐洲實施“工業4.0”戰略進行了專題研究。該報告在分析了歐洲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現狀的基礎上,指出歐洲正面臨著“再工業化”的重大機遇,而工業4.0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本報特摘取部分內容以饗讀者,共分上、下兩篇,上篇是工業4.0對企業的改變,下篇是工業4.0的實施策略。

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工業,對于我們來說是威脅還是機遇?事實證明,從它發生的那一刻開始,雖然傳統制造業仍然會留在市場中,但是它們的建立者一定會在工業革命期間改變他們的全套組織、流程和功能。

同時,在市場中也會出現采用新的商業模式的競爭對手。互聯網、手機之所以能夠成功,不僅僅因為它們是新事物,更重要的是緊隨其后的社會轉型。

可以說,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科技,并沒有創造社交網絡,而是社交網絡的發展得益于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其能夠更進一步。同樣的現象也會隨著工業4.0的發展而出現,它將會帶來更多新的功能,從而改變游戲規則。

輸出:個性化、本地生產和大規模定制

工業4.0將會給產品的生產過程帶來更多的自由和靈活性,所以它能夠以較低的邊際成本,為一個獨立的客戶進行個性化定制。如果產品相關數據能夠被上載,那么就可以進行本地化生產,如果備用零件的配送流程和做工不是很復雜,那么客戶所需商品就會變得更加容易制造。

3D打印機的發展無疑是上述生產方式的關鍵。2012年,3D打印機和相關服務的市場規模為16億歐元,據估計,到2017年將會達到44億歐元。未來哪些國家更適合作為生產和制造基地,將成為企業重新思考的問題。

過程:網絡化制造和動態集群

企業會利用各種技能在自己國家的不同區域建立很多分廠,而把這些區域里的供應商集中起來有利于集思廣益,形成動態集群。同時,由于虛擬和真實世界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小微或者更專業化公司的進入門檻將會降低。

在一些地區,跨國公司、中小企業之間的權利分配可能會發生轉變。這種方法能夠導致“非固定制造單元”:小的自主制造單元能夠在一些國家形成本地聚集,聚集后可以為本地生產產品而不用建造一個完整的工廠。這種游戲規則將改變由于新興市場和本地需求的出現所產生的外商投資現象。

商業模式:產業鏈的破碎

在錯綜復雜的網絡制造環境里,設計師、產品供應商以及承包商的角色都會發生改變。第一步是價值鏈的破碎。當成本和利潤不斷上升時,商業領袖們就會重新思考和重塑價值鏈以面對新挑戰。

未來的高利潤在哪里呢?設計理念、工藝控制還是客戶數據的專業知識?根據“長尾”理論,我們能夠推斷出,新的商業模式有可能從互聯網上被創造出來。

競爭:領域融合

傳統工業領域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種界限主要是指工業和非工業應用之間的界限。展望未來,聚焦的重點將是工作方法,包括相同產品和服務的再現性。

其中,高質量數字(外包)服務和具有自動防故障功能和數字化功能的基礎設施,將成為工業4.0成功的先決條件。

而且,會出現IT/電信公司與傳統制造企業的緊密銜接現象。前者很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成為新的工業行業領導者。如Facebook正式進入無人機領域,互聯網巨頭谷歌也正式進入生物科技領域,并且正在研究能夠延緩衰老的新方法。

在工業4.0時代,供應商等級/優先順序有可能會發生改變。今天,機器和工具供應商從行業客戶手里獲取了最大利潤,但是在互聯網的世界里,這些供應商將會失去目前的重要地位。傳感器、IT和軟件的地位在工業4.0時代將會提升,而生產機器和工具的公司地位將會下降。

技能:跨學科思維是關鍵

工業4.0時代的主導技術一定是IT技術、電子技術和機器人技術,但是它同時也會接受如生物技術和納米技術等其他領域的知識。工業4.0時代中的所有企業必須提升自身的社會和科技技能。

設計理念替代產品生產理念將成為大趨勢。持續培訓和發展的企業文化以及終身學習,將會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在可持續的網絡工作環境下需要大量協作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技術能力的形成必須要經歷T形和跨學科的形式,而非專業化形式。分析專家、工程師和程序員必須在商業模式、生產工藝、機械技術和數據程序中不斷轉換進行思考。

全球化:照亮足跡

未來的企業組織將專注于選擇關鍵領域參與,而非成為一個具有全面綜合影響力的組織。開放性的生產制造基地和集群將會出現。公司將不再需要維持巨大的產品生產基地,利用傳輸數據進行本地小規模生產有可能會更加廉價。這將會建立一種更加分散和靈活的組織方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